机关干部如何提高“三办”水平

机关干部如何提高“三办”水平-文库集
机关干部如何提高“三办”水平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根据工作安排和领导指示,今天由我就“如何提高‘三办’水平”这个主题,向大家汇报下个人一些感悟思考。办文办会办事,简称“三办”,是工作必备的基本功,既是一个众所周知、老生常谈的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永无止境的大课题。在座的大家都是机关工作的实践者,对什么是“三办”,具体怎么办,如何提高办的能力,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所以今天咱们不是培训授课,而是交流探讨。意思就是说,谁也不是专家,谁也不权威,大家都是“三办”人,今天就讲一些实实在在的,目的都是为了共同提高的良好愿望,要我讲我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听就包涵担待、各取所需。在内容上,今天也不对对办文、办会、办事逐一介绍提示了,这样既浪费时间,也让大家反感;那讲些啥?主要讲讲个人对“三办”的理解,以及一些操作性经验和感悟。

一、“三办”到底是什么? 从表面看,“三办”是办文办会办事,具体而言就是撰写材料、呈文办件,组织会议、举办活动,处理公务、料理杂务;从本质看,“三办”是绝不是某个业务某个方面的技巧和经验,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和状态的集中表现,换言之,综合素质强的人,“三办”能力也相应地会强,即使由于经验欠缺暂时还不够强的,终究会强起来,素质有明显短板,或者整体弱的,“三办”水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提高。因此可以说,就“三办”谈“三办”恐怕是舍本逐末,找到综合素质的构成因素,并厘清相互关系,踩实解决问题的正道。根据个人理解和工作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个评价“三办”水平的公式,大家看有没有道理:

“三办”水平=立场×态度×能力×经验×作风。这里连接的符号是“×”,也就意味着5个要素中一旦出现负数结果就是负数,每个要素都打折扣,结果就会远低于预期。这是数学思维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具体作个解释:

(一)立场 。我们平时很少说立场问题,但“三办”里面最大的反而正是这个立场问题。具体就是指, 站在谁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代表谁、维护谁、依靠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办法,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立场,可以预测他将会怎么办文办会办事,通过办文办会办事也可以分析一个人真正的立场。这是个可正可负的指标,一旦为负,后面的要素指标越高危害越大。有没有立场有问题的,这个问题看怎么说。但是,立场的问题需要我们时常警醒、时常反思、时常纠偏,确保时时刻刻端正位置,千万不能把屁股坐歪了。

(二)态度 。立场没问题了,就要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有道理的。只要态度端正,没有能力可以学,没有经验可以攒,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有十分积极的态度,就会有十分办法和激情,就能释放十分精力和能力,也会有十分成效和业绩。但是,态度一旦打折,其他也会跟着打折,而且是成倍打折。“三办”最忌讳的态度还不是不干,而是嘴上说着“是”,心里却想着“差不多得了”,很多人对自己过于宽容。看似是和自己和解,其实本质上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是个态度的问题。一事当前,要问自己,这个事该不该做,如果该做就要努力做好,而不是因为怕苦怕累怕麻烦等私心杂念作祟就推脱扯皮、牢骚满腹。在良知和私欲之间,还是要选择良知,这是“三办”能力提高的核心机密。

(三)能力 。公式里的能力其实是复合的统称,还可以具体分解一下: 能力=领悟力×思维力×表达力×执行力 。领悟力就是对领导意图的把握能力,包含显性意图和隐性意图,都要思考,关键是要学会站在领导角度思考,这是工作人员能力的核心要素;思维力就是认识、分析、判断、推理、归纳、联想、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三办”能力的底层要素;表达力就是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沟通的能力,是“三办”能力的关键要素;执行力就是落实力,有快慢好坏之分,实践中最难也最见功力的就是要处理好情、理、法三者关系,是“三办”能力中最容易被忽视却最重要的要素。这几个要素是有机融合的整体,共同构成能力。

(四)经验 。经验对“三办”起相当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说,“三办”就是经验堆积起来的,这也是我们要向前辈多请教,多学习前人“三办”典型案例的原因。但是,对经验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单纯的时间和经历,而是时间和经历的质量,也就是某时间、某经历中,你是什么样的状态、收获了哪些能力、作出了哪些成绩,没有扛过大活重活,干再多年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经验。大家现在吃的苦受的罪才是攒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才是财富。

(五)作风 。其他都具备以后,影响“三办”的最后一个因素就是作风了。机关人员应有的作风就是毛主席强调的四个字“艰苦细致”。艰苦就是要艰难辛苦,把难一些苦一些当作常态和当然也就自然不怕难、不怕苦了,我们一些同志作风上的问题很多都在这里,有一点难就退缩了,有一点苦就不耐烦了;细致就是要细心要极致,要把细心做事作为基本要求,把追求极致作为内在品质,这是艰苦延伸出来的要求,做不到艰苦就做不到细致,很多同志不够细心不求极致,本质上是不够艰苦,没有把艰难辛苦当作本分,而是把机关“三办”仅仅当做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从这个意义上看,“三办”作风的差别,其实是境界格局的差距。

二、怎么写好材料? 接下来讲讲大家经常遇到的材料问题,这是很多同志比较挠头的苦差。经常听到说,谁能写谁不能写,谁爱写谁不爱写,其实哪有爱写的,甚至也没有谁就是能写的。之所以写很多时候是不得不写,是因为别人不写,是因为岗位要求必须写。该写而不写的就没意思了。该写的就去写,剩下的就是写好的问题。写好需要下功夫,也需要有方法,按照方法下功夫,总会写好的。

(一)什么是好材料?

好材料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从公文角度说,至少不一定要求文采斐然、才华四溢。我个人认为有四个标准,从高到低依次是:

1.文以载道,经世致用。 符合大道、顺应大势,前瞻引领、塑造大势。比如毛选文章《论持久战》。这需要的是大智慧、大格局、大境界,也需要大平台、大事业,我们可能做不出来,可是可以经常拜读这些大作。

2 .领导说好才是好。 实用主义金标准。基本定位就是参谋人员是服务领导的,我们写材料就是要把领导说的想的以及没有想到却该想到的表达出来,真正体现领导意志。这是体现个性的,个性就是领导风格,也是领导艺术的差别,但个性里也有共性,就是能体现和实现领导的意志。

3.晓畅通达。 晓就是说的让人明白,畅就是语言表述流畅,通就是文章逻辑通顺,达就是思想观点表达到位。这是对一个材料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容易能达到的标准。可是现在这也有很多人做不到,低标准反而成了高标准。关键在功夫。

4.解决问题。 一个材料要立得住,必须有问题意识,不是说要讲问题,而是要着眼某个或某些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写材料,哪怕只是一个方案计划、通知通告,也要看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这一条做到了,这个材料就能立得住。如果做得好,就要努力做到“五得”,即:找得准,看得深,说得清,解得巧,踩得实。

(二)写材料的方法。

这里只讲一般方法和流程:

1.思考调研。 来了写材料的任务以后,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脑写,也不是上网找资料,而是领会任务,分析判断这个材料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思路、办法,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等等。要把这些搞清楚,需要下两个功夫,一个是平时功夫,一个是临时功夫,两个功夫每个都少不了。平时功夫就是要懂业务、懂领导,日常有一定的思考和积累;临时功夫就是具体问题的具体研究,是为了让问题更加清晰准确。这一步非常重要,思考调研到位,分析才会到位,解决问题才会到位,写材料的时候才能避开不知道说什么、说什么都言之无物的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