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强化‘神经末梢’,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强化‘神经末梢’,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文库集
调研报告:强化‘神经末梢’,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当前,乡村发展落后,城乡统筹发展欠缺依然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乡村潜力无限,振兴大有可为。习 近平 总书记非常关心 “三农”工作,并多场合表示农村发展大有可为。当下,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富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乡村振兴、绿色崛起,实现“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把基层这根“神经末梢”建设好,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现状,通过下村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入村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和思考与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镇地处宜丰县西北部,全镇总面积 *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 . * 平方公里,占 * %;耕地 * . * 平方公里,占 * %。辖 * 个行政村和 * 个居委会, *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 人,常住人口 * 人。有 * 个党支部,党员 * 名。近几年来,镇依托资源禀赋,创新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强化队伍建设。 镇党委大力推行 “一线工作法”,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构建起“力量在一线汇聚、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方式。 * 余名年轻干部在镇、村书记的带领下,多次开展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全镇设立了统一的镇党员关爱基金管理平台,统筹开展全镇党员关爱工作,形成长效关爱帮扶制度。镇党委还强化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将在县城设立高标准的镇流动党员活动中心,这是宜丰县首个乡镇在外设立的流动党员活动基地,目的就是让流动党员 “回归”,让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创新产业发展。 镇党委政府以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为宗旨,以“政府+公司+基地+农户”为模式,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本地特产:野生蜂蜜、特色点茶、有机优质大米、天然竹笋、纯手工霉豆腐等,并成立宜丰县百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 * 味道 ”土特产品牌。通过不断完善“ * 味道 ”全产业链,打造了蜂蜜生产基地和加工作坊以及“链上 * ”直播基地,通过推广产品的同时宣传 * ,努力让 “生态 * ,甜蜜小镇 ”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引领文明新风。 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有效利用 “一场一屏一廊五室”载体,“一场”即 * ㎡的活动广场, “一屏”即 * ㎡超高清户外电子智能显示屏, “一廊”即文化长廊,“五室”即党群服务中心、儿童书吧、少年书法室、老年人活动中心、电影放映室,让孩子们在里面看书练字、老人们锻炼身体、妇女们翩翩起舞,极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有序引导民风向上向善。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全镇范围内设立 * 多个志愿服务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

二、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