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深入了解我区农村养老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我局组织开展农村养老情况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 1 家农村敬老院、 2 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对 11 个村开展问卷调查,共获得村干部调研问卷 22 份, 60 周岁以上村民调研问卷 119 份。现将调研 报告汇报 如下: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村干部卷:本次调查对象中,村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 人,村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 4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 11 人,村务专职工作者 6 人。
村民卷: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42 . 9 %,女性占 57 . 1 %;分年龄看, 60 - 69 岁占比 79 . 0 %, 70 - 79 岁占比 14 . 3 %, 80 - 89 岁以上占比 5 . 9 %, 90 岁以上占比 0 . 8 %;从健康状况看,健康占比 38 . 7 %,基本健康占比 55 . 5 %,长期有病或残疾,但生活能自理的占比 5 . 8 %,生活不能自理的无。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养老意愿
1 . “自我照顾型居家养老”为目前主要养老模式。 从问卷中“目前居住方式”来看:与老伴和子女居住较多,住养老机构的无。有 82 位老人“与配偶同住”(占 68 . 9 %),有 22 位老人“与子女同住”(占 18 . 5 %),有 12 位老人“独居”(占 10 . 1 %),有 1 位老人“子女外出,照顾(外)孙辈同住”(占 0 . 1 %),有 1 位老人“与父母亲等长辈同住”(占 0 . 1 %)。从“您目前生活上主要有谁照料?”这个问题来看, 90 个老人选择了“身体还好,不需要照料”(占 75 . 6 %), 14 个老人选择了“身体不太好,但只能靠自己”(占 11 . 8 %), 9 个老人选择了“配偶”(占 7 . 6 %), 5 个老人选择了“儿女”(占 4 . 2 %), 1 个老人选择了“保姆”(占 0 . 1 %)。
2 .大部分农村老人,更愿意“居家养老”。 调研结果显示, 63 . 0 %的农村老人不愿意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最主要是不愿意离开居住多年的住宅,担心在养老机构里住不惯(有 51 . 3 %的人选择),他们觉得在家里生活更加自在,能够与熟悉的邻里和环境相处。其次,担心在养老院得不到好的照顾(有 29 . 4 %的人选择)。还有部分老人担心费用太贵,怕负担不起(有 31 . 1 %的人选择),他们觉得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较低,不会给子女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
3 . “年轻”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更高。 分年龄组来看, 60 - 69 岁的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 43 . 6 %, 70 - 79 岁的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 11 . 8 %, 80 岁以上老人愿意到敬老院养老的占比为 12 .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 念逐渐发生变化。“年轻”老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新的养老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他们认为到机构养老可以获得较好的社交和多元化的服务。
4 . 超一半 老人对自身未来养老存在忧虑。 调研结果显示, 47 . 9 %的老人对自身未来养老问题毫不担心,这表明这部分老人可能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等方面对养老充满信心; 49 . 6 %的老人有些担心,这说明接近一半的老人对未来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忧虑,但不是很担心; 2 . 5 %的老人非常担心,比例较小,但也 反映出仍有 一小部分老人对养老问题极度焦虑。
5 .依靠养老保险成多数老人眼中最好的养老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 43 . 7 %的老人认为“依靠社会养老保险”是最好的养老方式之一,这反映出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老人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保障作用; 26 . 1 %的老人选择“依靠自己”,表明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相信自身的能力和积累,这体现出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可能反映出对其他养老方式信心不足。 16 . 0 %的老人选择依靠子女,说明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仍被视为养老的依靠之一,但比例相对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子女外出打工和经济压力大等。 14 . 3 %的老人选择依靠储蓄,这部分老人可能更注重个人的财务储备来保障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