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是人类生产能力的跃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从生产力内部要素着手,以经济体制的改革为牵引推动要素创新配置,促进要素的优质组合、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也要从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入手,强化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提高要素创新配置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注重系统集成、注重突出重点。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管理经济活动、执行经济决策、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与组织形式,关系着经济运行的效率、发展的质量,也决定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需要把握当前我国市场情况,明确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发育不够充分、体制仍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约束机制、市场激励机制等,完善市场秩序,推动创新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运转和配置。同时,“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并推动市场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创新资源包括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等的配置效率,都能够更好地流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与行业中。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支持管理机制。 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要素的流通和资源的配置不仅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支持管理。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着重提升政府对于市场秩序的管理能力,加强对创新资源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同时,政府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及时监测和了解市场变化,前瞻识别市场失序等潜在问题,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推动要素的创新组合和配置,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此外,还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市场失序和资源过于集中,也防止政府管得过多导致市场活力不足,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等等。
第二,要以生产关系改革为动力释放劳动者创新活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新质生产力诞生于传统生产力内部,而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与旧的生产关系产生矛盾。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则必须塑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