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文库集
应急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 持续抓好 安全生产,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 15 条硬措施。坚持“两个至上”,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带头包保重点企业,推进全国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集中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房屋安全排查等专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紧盯 危化品 、工贸、矿山、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聘请专家查隐患、找漏洞、开良方,先后组织开展了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自建房专项检查等,共督导检查企业 126 家次,发现各类问题隐患 753 处,整改率达 97 %。三是组织安全生产工作调度和明查暗访。针对岁末年初重大节日期间人流、车流、物流激增的实际,统筹协调应急、公安、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派出工作组下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成立督导检查组 450 个,督导发现问题隐患 2962 处,已完成整改 2931 处。四是对全市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深刻汲取长沙“ 4 · 29 ”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教训,对全市自建房进行全面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整改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 208 栋,加固改造 145 栋。持续加大对的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积极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守 牢安全 底线。 一是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汛前隐患排查和汛期管理应对。充分利用地质灾害“三查”手段,全面摸清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和“ 1 + 1 + 3 + N ”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优化调整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实现市防指由市级领导担任指挥长,实行双总指挥长负责制。根据汛期降雨预测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组织人员撤离,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二是推进防汛防台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制定《防汛防台抢险救援能力提升五年行动方案( 2024 - 2027 年)》,争取上级资金 5652 万元,实施防汛基础设施和救灾装备提升工程,重点 推进穿 堤涵闸、站坝、水文站等水利设施修复工程,江心洲排涝泵站、城南泵站、黄桥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舜天码头 堤外加宽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组建“智慧水务”云平台,建成区智慧水利综合应用平台。主动对接省厅、市应急局,做好军地应急救援协调工作。三是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强化森林防灭火队伍建设,组建市级专业灭火队伍,规范化建设县级专业灭火队伍和社会化森林消防队伍。制定市县乡森林火灾操作细则,明确扑救流程,提升灭火能力。制定 森林消防队伍跨区调用机制,科学处置“ 9 . 10 ”宁国厂镇森林火灾和“ 10 . 31 ”泾县茂林镇森林火险。目前全市设立森林防火哨卡 166 个,查处曝光违规野外用火处罚案例 4 起共 5 人。

(三)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应急能力。 一是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市负总责,县乡抓落实”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落实部门责任人职责。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值守备勤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确定各级值班值守人员名单。建立健全市应急委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应急会议,分析 研 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优化调整市安委会和十三个安全专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推动安委会成员单位修订完善各自的应急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二是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制定 2024 年市级应急演练计划,精心组织消防、地灾、防汛抗旱、海上搜救等应急演练。 5 月 27 日,在固镇新渡河水域成功举办 2024 年市级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演练; 6 月 10 日,举行市级高楼火灾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9 月 16 日,组织 2024 年度全省海上搜救实战演习; 10 月 11 日- 12 日,参加 2024 年安徽消防救援总队区域协同作战暨绳索攀爬与破拆体能技能比武竞赛活动。通过多次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三是强化物资保障。制定《合肥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为我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争取省级救灾物资补助资金 656 万元,为各地采购救助类物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前往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成肯定急救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方案,并给予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市已建成合肥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储备救生衣 3100 件、帐篷 300 顶、临时成品粮油 50 吨、防护类物资 60 套、接应保障类物资 66 套;各县(市)区建成救灾物资仓库 19 个,圩区堤防守护点救援设备配置齐全;安排保障救灾物资前置网点 11 个;布局建设骨干应急避难场所 64 个,形成“纵深覆盖、多元供给、就近获取”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

(四)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 印发《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方案》,细化改革任务措施 28 条。制定《合肥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和《合肥市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执法证件样式和编码规则。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互联网+执法”、“双随机 一 公开”监管机制。持续开展执法培训及法治素养提升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 36 期 678 人次。强化执法监督考核和结果运用,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统筹协调应急力量,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有序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制定《关于明确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和《合肥市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职责清单》,要求各乡镇(街道)按规定配齐专职工作人员。目前全市共设立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 176 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327 名;设立村(社区)应急管理委员会 2267 个、配备 网格员 3666 名。二是推动试点镇(街道)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制定《合肥市试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首批命名西园新村街道众兴社区等 6 个试点单位为重点示范点;金寨路街道红 玺 社区等 10 个试点单位为一般示范点;选择高新区 海创园 等 37 个试点单位为培育对象。鼓励引导社会应急力量积极参与突发事故处置以及日常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三是持续深化 与央企 合作。充分发挥中石油安徽石化公司国家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打造政企合作新样板;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联合市城乡建设局召开市政燃气事故应急联动工作座谈会;与 省交控集团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中国华电集团安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洽谈太空科技助力合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合作事宜。

(六)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宣传国家安全知识。在市属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刊发评论理论文章;结合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月、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点节点,在《合肥日报》推出专栏;在广播电台推出《主播说安全》栏目;在电视台推出《消防安全第一课》公益宣传片、《小新闻大安全:警惕身边“隐形杀手”》等专题报道;联合市科协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活动。通过传统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围绕 危化品 、燃气、自建房等行业领域开展线上线下安全生产培训各 30 余场次;对全市大于 100 人以上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参训人数达 6786 人;对全市 35 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超市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举办全市户外徒步活动、定向跑等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依托合肥市安全生产网、 微信公众号 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各种公益广告作品 30 余条。有效提升公众安全素质和社会防范意识。三是发挥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作用。加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提升打赢能力。组织特种灾害救援培训 4 期,完成长三角矿山事故演练。举办水上救援技能大赛,获 省比赛 团体第二。开展防汛实战演练 36 次,绳索训练获省第二。连续 8 年获省抗震救灾竞赛优秀奖。空军学院参观学习航空器搜救。 市蓝天救援队获全国技能大赛集体一等奖。 省雪枫 救援队赴金寨红色拓展。市红十字 搜救队 入选首批民间救援队。基层应急大队获省技能大赛奖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