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党建引领,创新为民,努力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

* 村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从建村之初的1个支部、10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46个支部、988名党员,一跃成为全国60万个行政村乡村振兴排头兵,关键在于 “ 选准一个好书记,建设一个好班子,落实党的好政策 ” ,这是50多年发展的深刻体会,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奋进的法宝。

一、强化组织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先锋力量

紧扣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 “ 组织振兴 ” 引领 “ 乡村振兴 ” 。 一是聚焦机制提优。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干部交叉任职新模式,村党委委员按照一定比例在股份经济合作社和 * 社区交叉任职,进一步提升村党委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和强化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 二是聚焦堡垒提质 。不断丰富 “ 党旗飘扬、党章指引、党徽闪耀、党日红火 ” 的工作内涵,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造 “ 四有 ” 党支部,不断夯实组织根基,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合。 三是聚焦队伍提升。 抓住换届契机选优配强 “ 好班子 ”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把政治素养好、作用发挥好、为民服务好的 “ 三好 ” 党员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 “ 头雁 ” 领航带动 “ 群雁 ” 齐飞。

二、推进协同共治,打造基层治理特色样本

推动党建与治理同频共振,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一是体系赋能,优化治理模式。 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实践路径 发挥居委会为主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支撑的自治优势,健全村党委领导下的四级治理体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 “ 家庭文明奖 ” 等途径,激发居民自治 “ 原动力 ” 。 二是融合赋能,提升治理能力。 打破自我循环的治理模式,发布 “ 红色合伙人 ” 集结令,鼓励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组建 “ 海棠先锋 ” 队伍,通过党委带领、多方协力,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补齐治理短板。 三是数字赋能,创新治理抓手。 聚焦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民生三个方向,重点推进信用体系、数据中台等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对各项治理指标进行多维度可视化监测,构建数字乡村管控体系。

三、坚持发展为民,勇当共同富裕标杆示范

坚持以村党委为纽带统筹各类资源,铺就共建共享富裕 “ 高速路 ” 。 一是做大富民增收 蛋糕 支持 * 控股发展壮大,夯实村民增收 “ 底座 ” 。发挥 * 公司龙头企业作用,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打造以公司化运营承接社区治理服务的商业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是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系统构建 “ 股权+ ”“ 分红+ ”“ 美好+ ” 递进式分配体系,从 “ 奖农补副 ”“ 集体持股 ” 到 “ 按户分配 ”“ 充分就业 ” ,推动集体经济的分红公平转化。新建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57栋多层住宅免费加装电梯,双千兆+5G专网实现全覆盖,不断提升惠民服务水平。 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供给改革路径,开展医疗救助、生活补助、临时救助等精准服务,实现从 “ 打通最后一公里 ” 到 “ 服务面对面 ” 的跨越。

下一步, * 村党委将继续抓实基层党建,厚植发展优势,坚定信心、勇担使命、接续奋斗,全力绘就 “ 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 ”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