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目的有三:
一是收心归位。 春节假期已过,我们开启新的一年新征程,全市上下要迅速从“过节状态”切换到“工作模式”。
二是紧扣中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要聚焦产业振兴“突破年”,引领 X 产业升级、突破发展。
三是激励雄心。 昨天全省“新春第一会”之后,我市迅速召开今天会议,擂响2024年出征“战鼓”,开局就发力、起步即冲刺,确保新的一年 X 加速发展,走在前列。
刚才市长围绕“产业振兴突破年”做了全面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大会还表彰了一批2023年工业、农业、文旅、建筑、商贸、服务业先进企业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8家企业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三区”、16个乡镇和市直相关部门做了书面交流,希望全市上下以先进为榜样,在“产业振兴突破年”中瞄准新目标,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围绕“聚力抓产业、全力拼经济、奋力上台阶”主题,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聚焦“产业振兴突破”强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从“小康社会建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业振兴始终是第一抓手。各级各部门必须聚焦“产业突破”年年抓、接续抓、持久抓,引领 X 高质量发展。
(一)要坚定“突破”信心。 经过多年的积淀发展,特别是自去年开始,启动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工业、农业、旅游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色和规模。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好。 “战新产业”初具规模, X 新材料先后投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快速成长,链内在建企业、投产企业达18家,2023年新能源新材料 规 上企业产值31.95亿元。
“优势产业”加速崛起,医药健康产业 规 上企业达20家, X 7个品种进入国家 医 保目录, X 2个品种进入国家集采名单, X 等医疗器械项目建成投产。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刷业市场 主体突破4700家,“刷业集群”被央视《新闻联播》重磅报道; X 模式智慧农业产业园、 X 加工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突破; X 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并全省 推广,夜游经济破题起步。
二是态势好。 2023年新增 规 上企业22家、达151家, 规下工业 增加值增长4.8%、居七县市第2,工业用电量3.3亿千瓦时、增长18.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97.7亿 元、增长20.4%,产业发展呈“绿色协调、全面向好”态势。这些都是我市产业发展的“底气”,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攻坚突破,加快推进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要增强“突破”紧迫感。 产业强则县域强。一是从产业发展规律看,虽然我市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1:41.1:45.8,呈“三二一”良性结构,但实体经济总体偏“小、弱、散”。比如,全市注册企业数1.76万家,“四上”企业444家、占比仅2.52%;目前,全市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仅2家。各级各部门要在企业 培大育强上 下功夫,做大做强我市企业群体。
二是从同步实现现代化目标看,差距在产业、希望也在产业 。党中央提出了“两步走”战略安排,明确“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202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未来五年“一二三”阶段目标,即: 规 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跃上20亿元台阶,县域经济、经开区挺进全省前30位。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新目标、新部署,发展向产业聚焦、资源向产业聚集、力量向产业聚拢。
三是从区域竞争看,小进是退、慢进更是退 。GDP核算涉及三次产业9个领域26项基础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3年我市GDP总量244.66亿元,分别低于 X 222.71亿元、108.71亿元、28.89亿元, X 县仅低于我市26.88亿元,呈现“标兵已远、追兵迫近”的严峻形势。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危机感,加快我市产业振兴突破步伐。
二、聚焦“产业振兴突破”攻重点。 今年是我市实施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应该说,去年开局顺利,今年要乘势而上,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突破“集群发展不足”的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发展产业集群,我市工业、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总的来看呈现“规模小、形态散、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集聚集群式发展是做大做强我市三次产业的重点突破方向。
一是工业要“延链建群”。 经开区、科经等部门和各乡镇要围绕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打造“ X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培育“ X ”医药健康产业板块,做强 X “ X ”,力争 规 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要狠抓企业成长,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实现 规 上工业企业16个乡镇全覆盖,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
二是农业要“板块推进”。 农业农村等部门和各乡镇要按照“ 一 乡 一 特、 一 乡一区、三产融合”的思路,重点打造 X 蔬菜聚集区, X 优势茶区;实施 X 产业强镇二期项目,争创 X 瓜 蒌籽产业 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 X 示范园,以 X 的中药材基地,在打造现代农业“绿色+特色”板块上实现突破。同时,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围绕 X 模式智慧农业产业园、 X 加工等重大项目,做好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2024年实现“零突破”。
三是旅游要“融合发展” 。天管会、 文旅体 、商务等部门和各乡镇要深度挖掘山水生态、美丽乡村、古皖文化等独特资源富集优势,创新旅游业态,延伸旅游链条。要依托“四宜”特色村镇、和美乡村集群, 开发农旅融合 乡村旅游产品,使一山 一 水、一村一庄、 一 田一园成为一道道 宜居宜游 的风景线;要深入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依托 X 等“非遗”资源,做好以 文塑旅 、以旅彰文大文章;要持续举办国际长板速降、亲水露营等环 X 高端旅游赛事,打响高山滑雪、越野骑行等户外运动“体旅融合”品牌,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加速“山水观光”向“休闲度假”拓展升级。
(二)突破“承载平台不强”问题。 园区不仅是产业项目落地的载体,更是产业集聚、集群、聚变发展的平台,务必聚拢拳头、重点突破。
一要建强工业承载平台。 经开区要以“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为契机,总结运用好 X 等项目用地经验,加快推进“腾笼换鸟”,为经开区“二次发展”优化布局;要全面推进 X 新区建设,加快建设纬四、经七、经八等主干路网,完善水电气及污水管网配套,整理净地1000亩以上,真正将经开区建设成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加快打造百亿产业园区、冲刺全省前30强。 X 园要抢抓省重点扶持机遇,加快改革创新、突破瓶颈制约,建成 X 高新创业园、 X ,争创国家级刷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打造世界刷制品出口基地。各园区乡镇要高标准建成运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园,聚焦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 X 要持续做大机械机电制造产业、 X 要做精做细磁性新材料产业、 X 要加快健康家居产业转型升级、 X 要提高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附加值, X 要探索发展人防消防器材产业,着力打造105国道沿线工业城镇“长廊”。
二要做 优旅游 发展平台。 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打造大 X 旅游经济圈,形成“山上山下联动,景城一体发展”新局面。
天管会、交运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要加快 X 景区综合开发,尽快建成运营 X 景区索道、游客服务中心、 X 隧道,形成“东进西出、西进东出”旅游新格局,持续扩大核心景区容量。
天管会、 文旅体 、商务等部门要在 X 茶庄片、 X 万山片精品民宿和“ X ”、 X 等大众民宿集群基础上,推进杨家老屋等民宿集群建设;在 X 集镇等关键节点培育 “夜经济”文旅生活 圈,大力发展避暑、康养和职工 疗 休养等“日游夜宿”新兴业态。
文旅体 、交运、度假区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要大力推进“高山流水”旅游风景廊道建设,推动全市A级景区景点、旅游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若干有特色主题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实现山城联动、山水联动。
天管会、 文旅部门 要认真总结春节期间 X “网络营销”成功经验,学习借鉴“赴 淄 赶烤”火出圈、哈尔滨火爆全网的营销经验,提前创新策划“五一”“十一”等黄金节点破壁出圈的引爆点,打造 X 旅游“全年消费热点”。
三要搭建 产城融合 平台。 近年来,我市按照“外建环城主题公园、内建文旅融合街区”思路,相继建成了古色古香的 X 初步形成“一山连两廊、两水镶 一 城”城市生态格局。
住建、 文旅体 、资 规 、住建等部门要围绕“日游 X 、夜游 X ”目标,加快实施1.82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程,建成运营 X 街区,完成北门河综合治理、 X 路改造提升,贯通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适时启动 X 剧团、老电影院改造,配套建设若干高端酒店,打造主客共享、人文气息浓郁的历史文化聚集区。
发改、住建、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要全面推进省级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创新推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四宜”特色村镇建设,打造一批 X 和美乡村,着力构建以县城为枢纽、小城镇为节点、“四宜”特色村镇为支点的县域经济体系。
(三)突破“要素保障不够”问题。 产业要振兴,要素保障是前提。各级各部门要深研政策、主动出击,抢抓要素保障主动权。
一要拓展投融资渠道。 天管会、经开区、财政等部门要加快推进 X 、 X 文旅集团 、经开区投资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规范化改革,谋划组建水 务 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依托总规模达17亿元的5支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探索“以投带引”模式,撬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X。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政策分析研究,抢抓国家PPP新机制和增发国债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REITs基金(基建项目投资信托基金)、PPP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实体经济发展畅通“金融血脉”。
二要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资 规 等部门和各乡镇、各园区要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亩均效益”评价,同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常态 化落实 好“交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清理”,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解决“用地难”问题。同时,要全面完成6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三要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难题 。经开区、组织、人社、科经等部门要结合重点企业需求,制定人才需求清单,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或开展“人才招引校园行”等活动,为企业引入技术型人才;同时,“ 一 企 一 策”常态 化帮助 企业招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四)突破“营商环境不优”问题。 营商环境不仅是展示一个地方发展形象的“窗口”,更是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生产力、驱动力。昨天的全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营商环境无小事”的理念,把 X 的热情和温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环服务上。
一要建优营商“硬环境”。 “硬环境”就是产业振兴的基础设施配套。发改、交运等部门和相关乡镇要建成 源潭刷业大 道、“高山流水”风景廊道大港河段,开工建设241省道 X 南高速出口至新G105段改建,打造一批“顺接高速、通村达景”的美丽产业路。发改、供电等部门要坚持“供电跟着项目走”,全力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升级,保障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发改、城管等部门上半年要确保建成天然气宜南线— X 支线,推进燃气管网向园区和乡村延伸,满足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用气需求。
二要做优营商“软环境”。 “软环境”就是助力产业振兴的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改、科经、 文旅体 、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产业奖补 政策,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和引导性,健全完善申报兑现流程,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营商办、数据资源局要牵头各行政审批单位,深入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推进“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各窗口单位要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做到“干部多服务,企业和群众少跑路”。各级各部门要 践行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依法意识,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三、聚焦“产业振兴突破”强合力。 “产业振兴突破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把职责摆进去,真抓实干攻坚,凝聚合力突破。
(一)要争当兴商生力军。 各位企业家都是 X 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一要抢抓机遇。 虽然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越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越是国家政策最密集的时候。同时,当前也是新一轮产业大发展、企业大腾飞的蓄能期。各位企业家要坚定发展信心,在逆境中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大力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二要做强主业。 各位企业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把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到特色优势上,专注于主业、练好内功,打造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各位企业家要始终 保持奋斗姿态 ,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争当行业“领军者”,为 X 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三要以商招商。 恳请各位企业家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积极发挥企业人 脉广泛 的优势,推进以商招商,当好 X 招商引资“操盘手”和“代言人”,扎根、服务 X 、共建 X ,吸引更多企业在 X 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二)要善作招商文章。 一要围绕招商目标拼落实。产业振兴要大力招商引资做增量,“三区”和各乡镇作为产业振兴突破的主战场,要细化产业振兴突破年目标任务,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倒排时序、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尤其是招商引资大项目、新项目落地见效,产业振兴取得实效。
二要围绕招商时效拼进度 。“三区”和各乡镇要 按照宜 工则工、宜农则农、 宜旅则旅 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有的放矢精准招商,大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同时,要实行“ 一 项目一专班”“ 一 任务一专班”,及时解决项目落地、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
三要围绕招商质量拼担当。 高质量招商项目决定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三区”和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产业振兴突破紧拎在手,加强分析 研 判、高效调度推进。各村“两委”要做到担当实干、不甘人后,培育发展、做 强做 特富民强村的好产业。
(三)要 强化安商保障 。 产业振兴突破,各职能部门要当好服务员、协调员和保障员。 一要优化政策服务。 发改、科经、 文旅体 、农业农村等部门要“第一时间”把上级各类产业政策和我市发展政策送到企业手上;同时,要及时帮助企业疏通堵点、难点,科学指导、精准服务,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二要 招商安商“两手抓” 。各单位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工作优势,发扬“ 四千四万 ”精神(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难万险),主动出击、全力招商。同时,要全力做好 安商服务 ,发改、资 规 、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能耗、用地、 环评等发展要素的统筹协调;财政等金融部门要全力帮助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银企服务”平台;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要帮助企业解决好基础设施配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要强化常态长效机制。 各部门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产业、管行业必须管项目,主动扑下身子到一线调研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两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要用好“红黄榜”“三看三比”“奖优罚劣”“民声呼应”等机制,唱响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主旋律。
(四)全面浓厚重商氛围。 “产业振兴突破年”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都是参与者。 一是弘扬先进。 宣传、 融媒体 等部门和各乡镇,要认真总结宣传各地产业振兴中的好成效、好经验、好做法,深度挖掘产业振兴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传递 X 声音、讲好 X 故事、展现 X 形象。政府网、新闻网、电视台等媒体要设立“产业振兴突破年”专栏,常态 化开展 集中采访和发展报道。
二是积极参与。 人大、政协要发挥好制度优势,引导“两代表、 一 委员”当好表率和示范,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产业振兴浪潮。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外联老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潜商兴潜”工程,引导更多 X 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氛围,为 X 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同志们,旧岁已展千重锦, 新年更 进百尺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松劲、 不 停步、再出发,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攻坚突破,为谱写现代化美好 X 建设新篇章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