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全面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决策部署,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 优考推动 “强双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聚焦“减负”推动基层干部减压松绑。 一是减负担。 推行“多会合一”,严控文件篇幅,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会议发言单位不超过5家,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除部署 综合性工作外,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今年来,会议数量同比下降12%,发文数量同比下降44%。 二是减形式。 严防“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没有实际作用的工作QQ群、 微信群 ,推行“一张表”工作模式,对已上报或已掌握的台账、报表等不要求重复上报。实行督检事前计划管理制度,统筹部门一体考核,联合“两办”督查室和县纪委监委,采取“四 不 两直”方式开展检查和随机抽查。 三是减虚浮。 严格落实《县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试行)》,把村级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由原来的150余项精简为56项;按照“4块标牌+2处标识”要求,全面清理村级机构牌子113块;常态 化开展 违规抽借调乡镇干部专项清理,清退乡镇抽借调人员38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二、聚焦“增收”提高基层组织运转水平。 一是盘活“三资”促增收。 大力实施集体资产运营提升行动,全县完成项目排查项目2726个,需确权项目1790个,已完成确权1790个,确权率100%;全县计划处置盘活项目共124个,采取“九个一批”分类盘活闲置资产项目95个,盘活处置率76.61%。 二是政策支持促增收。 探索出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措施“十条”(试行)》,设立1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对年度经营性收益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村级集体经济,可以拿出不超过当年收益的20%作为做出贡献的 在职村 “两委”干部奖励资金。 三是强化保障促增收。 严格落实“345”村干部基本报酬标准政策、村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村级办公经费不低于3.5万元等保障,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工资达4485元/月,村三职干部副职工资达3450元/月。
三、聚焦“提质”强化基层干部能力本领。 一是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创新 实施跟岗挂职 、结对帮带等“五个一批”培育措施,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履 职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目前,累计选派42名村党组织书记前往东莞市、乡镇 站股所室 等 地跟岗挂职 。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动态储备培养村(社区)后备力量210人。 二是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注重把农村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骨干培养成村“两委”干部,严格落实每村每2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目前已发展党员64 名;认真实施发展农民工党员攻坚行动,单列在农民工中发展党员计划,目前已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01名。 三是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扎实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全年共组织学员422人参加上级调训91期。依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载体,有序开展线上教育学习。今年来,举办各类线上培训班次14期4160余人次全面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水平。
四、聚焦“拓渠”拓宽基层干部晋升空间。 一是强化定向招录。 持续加强公务员源头建设,设置专项岗位吸引应届高校毕业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村(居)干部等各类人才报考,2024年招录应届毕业生10人,优秀村居干部1人,服务基层项目人员7人。 二是畅通晋升渠道。 统筹抓好 年轻干部源头跟踪储备培养,2023年以来,先后对192名“95后”科员级干部及24名“80后”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干部进行全面摸底和系统分类,将2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入库管理,9名年轻干部得到提拔或晋升。 三是加强交流互动。 规范和完善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 遴选考调等 工作,促进人才队伍良性有序流动。目前,审核办理干部调动11人、办理干部退休15人。切实加强挂职干部管理,目前来x挂职干部15人,外派挂职干部12人到对口帮扶城市、市直部门、县直部门 等跟岗学习 、挂职锻炼等。
五、聚焦“优考”树牢鲜明干事导向。 一是精简考核指标。 紧紧围绕省考市、 市考县 的考核指标,结合实际制定指标体系, 不 另行增加相关指标,确保2024年考核指标精简50%以上。 二是改进考核方式。 将年终实地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强化日常工作的督促指导,不搞“月调度”“季监测”“半年评估”推动工作,全力抓好省级2023年度综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三是提升考核质效 。在开展年终考核时,考核人员在上年的基础上再精简,考核流程再精简;在考核对象上进行优化调整,与乡镇(街道)没有太大关联或无法提供数据或资料的考核指标不再考核乡镇(街道),使考核更加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