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办区)负责人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汇编6篇

 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镇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与战略部署。镇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全会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铆足干劲,真抓实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展现x风姿。

一、坚持项目为王,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九队湖畔、荣辰建材、兴成装配、久珑新材料、虹科科技等项目建设。发挥九龙都工业园镇域经济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改造升级园区配套设施,对园区“僵尸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围绕镇域资源禀赋,以轻工纺织、新材料、可再生资源、汽配产业为主要方向,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上下游企业组团发展,力争全年完成亿元项目开工建设5个以上,投产项目4个以上,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

二、坚持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周家湖村“双扶”桃、x社区中药材、红阳村“345”模式优质油菜等特色产业。通过举办桃子节、网红直播带货,提升“双扶”桃知名度。推动贵维鲜、中食创、荆襄九郡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稳健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完善稻虾连作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推广油菜“一菜两用”种植模式。推进“小田并大田”工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农业发展新动力,让粮田变良田。

三、坚持固本强基,推动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抓好“群雁工程”,持续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正负向“提级管理”,抓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变量”。推进村(社区)“两委”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计划,提高村(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抓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座谈交流等,加强业务帮带指导,并注重从中择优吸纳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及时排查、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及时回访。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阅信、接访、包案工作,大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民生保障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创建,全力推动栗林河综合治理、王蜂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开展S221、S436省道环境卫生整治,建好管好西南门户。加快推进三字岗村、晏家巷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践行“五共”理念,组织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开展湘鄂边村BA篮球联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沉浸式体验篮球赛事,丰富文化生活。

争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践行者、领跑者全力以赴推进x镇高质量发展

镇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镇将结合实际,严格按照中、省、荆州、石首市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坚持“开拓创新、勇毅笃实”的石首精神,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从“立处”开篇,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凝聚改革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科学擘画和战略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镇持续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三会一课”、镇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全会核心要义,引领全镇上下保持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深学细悟,以学增智,开阔思路,谋定后动,学用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二、从“难处”破题,以创新变革为“核心”夯实改革举措

镇与全市改革课题举措主动对接,坚持将镇级发展融入市级战略中“同轴共转”“同题共答”,以事不避难、主动担当的“攻坚精神”,以改革措施破除发展难题。一是坚持直面问题。围绕全镇工业基础短板,持续狠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荆州市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石首市优势产业上下游开展针对性招引,吸引更多“龙头型”“链长型”企业投资石首、投资团山。二是坚持先行先试。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改革课题,比如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大财政建设、机构改革等,镇主动作为,克难攻坚,抢抓机遇,下好改革主动“先手棋”。三是坚持以上率下。针对改革重点难点,深入到企业、村组一线,掌握第一手消息,知悉最详细的情况,发现最深层的矛盾,让改革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推动改革政策落地生根。

三、从“细处”着眼,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深化改革成果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立足镇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探索。一是“三农”工作再强化。以“绿色、高产、优质”为发展理念,全域推进鸭蛙香稻产业种植,致力打造全省稻米行业领先品牌。通过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乡村振兴再发力。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产业发展、家庭增收、劳务输转等工作,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政策帮扶,积极争取衔接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整合农村土地、劳力、房屋、资金等资源,为村庄环境治理、产业项目落地提供“源头活水”。三是乡村治理再深化。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理念,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从“实处”发力,以民生福祉为“载体”筑牢改革根基

改革措施能否成效,关键在于落实。镇党委将坚持将改革部署同基层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等工作,开展违建拆除、非法占用清理、残垣断壁清除和美丽家园建设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标。二是改善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严格执法,切实把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做扎实,确保蓝天保卫战攻势取得好成效。三是改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平安团山”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安全、教育、医疗、就业、保障、老龄等工作改善,为群众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执“改革”之笔绘“五美”家园

乡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聚焦人居环境、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攻坚,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绘就“五美”x新画卷。

一、围绕生态综合治理抓改革,实现“环境美”。坚持点打造,加快开展毕家荡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污水治理整村推进试点工作。在已建成的殷家洲村健身小游园、獾皮湖村十里荷花长廊等10个示范点位的基础上持续打造“一村一景”,在美化环境上“提标杆”;推动线治理,围绕一沟一渠纵深推进“清渠洁岸˙共同缔造”行动,深入挖掘梅江公路、团江公路沿线各村历史民俗,结合产业发展打造沿途景观,力争将其打造成石首最美农村公路;实现面提升,以每月清洁家园日、每季度市人居环境整治拉练、每年末乡人居环境观摩为抓手全面开展“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环境整治行动,擦亮“果蔬之乡,生态家园”靓丽底色。

二、围绕镇域经济发展抓改革,实现“产业美”。一方面做优做强特色农业。通过引进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品牌创建等方式精心打造油菜“一菜两用”、优质稻、卤乳鸽等特色农业拳头产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垸内凯翔农业、穗峰农业、欣诚乳清蛋白粉厂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整合鱼塘虾塘、果蔬采摘园、生态农庄等资产资源,打造“春看油菜花海、夏品油焖大虾、秋采阳光玫瑰、冬摘奶香草莓”集劳动研学、采摘垂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大力发展以獾皮湖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商直播,探索数字化农业,共享农业赋能产业振兴新路径。另一方面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充分利用乡贤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活工业经济发展“一池春水”。持续跟进源阳新能源光伏发电入规项目,积极向上对接工业指标与数据,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三、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抓改革,实现“人文美”。积极向上争取健身游园、农家书屋、百姓大舞台等乡村两级文体工程,为全乡群众休闲娱乐,学习健身提供好去处。充分利用好更名垸村党员政治生活馆,獾皮湖村党风廉政文化游园,强化党员日常教育,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在加强乡风文明基础设施“硬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软实力”。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制度,引导全乡党员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通过收集村情民意完善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形成乐于助人、爱国爱家、崇善尚检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围绕基层党建和信访维稳抓改革,实现“治理美”。分批次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阵地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擦亮“发展顾问”金字招牌,发挥乡贤优势为乡社会经济发展把诊问脉;积极借鉴“枫桥经验”,以乡村两级综治中心联调为依托,定期召开综治工作月例会,分析研判辖区维稳风险形势,逐起研究并落实解决方案;紧盯重点人群,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将各类矛盾纠纷苗头发现在早,解决在前;狠抓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全覆盖、无死角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安全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五、围绕公共服务提升抓改革,实现“生活美”。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坚持“专窗+综窗”并行工作机制,推进“一窗受理”,帮代办服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加快民生项目建设,不断改善中小学校园环境、积极探索殷家洲康养中心市场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投资4000万元的市精神卫生中心x分中心项目,规范交通综合运输服务站运营,加快农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厚植民生福祉。

蓝图绘就,责重千钧。接下来,乡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立足全乡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首篇章贡献x力量。

奋力推进x旅游高质量发展

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x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江豚、麋鹿两个特色资源,发展科普研学、生态观光,助推x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发展新蓝图。x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把握市委市政府谋划的x旅游项目规划布局“一环、双核、四区”牵手湖北文旅集团编制《x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达成5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拟投资20亿元依托两个保护区打造x生态旅游景区。

二、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强化区级旅游工作专班,建立市级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白鱀豚保护区、麋鹿保护区、湖北文旅石首公司、区域群众等多方主体作用,完善江豚科教研学功能,协调麋鹿保护区实验区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项目推进实施,通过划转或共管方式整合x开发区、白鱀豚保护区、麋鹿保护区的闲置和存量资产,对现有资产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x旅游开发。

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打造xS220省道至麋鹿保护区旅游公路及滨湖大道沿线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以点带面,带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实施x长江故道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六合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积极开展长江x故道群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x生态补水泵站,谋划争取x生态排水泵站、x长江故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峡后续扶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努力绘就“碧水、畅流、洁岸”的新画卷。

下一步,x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上下协同,强化主体责任,在落实上下真功、求实效。为打造世界级湿地生态旅游区、世界旅游目的地而砥砺前行,让“长江最留恋的地方”更加出彩。

乘扬帆改革浪潮绘桃花发展新篇

镇党委书记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后,镇将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导,紧密结合乡镇实际,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和新举措。

一、明确发展目标,融入改革大局

打造秀美桃花,争创生态大镇。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项目,不仅提升镇域生态环境质量,更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x镇绿色发展。

建设富美桃花,争创镇域强镇。在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中,注重系统集成和整体推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落户,推动x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和美桃花,争创旅游名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聚焦文化旅游,深化产业融合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产品。利用x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开发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农业、科技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旅游+”新模式。例如,通过“旅游+农业”,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通过“旅游+科技”,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体验;通过“旅游+文化”,挖掘和传播地方文化,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和体验感。

加强文旅产品创新,丰富旅游供给。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推动传统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如开发文创商品、推出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等,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确保旅游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独特性。

三、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全面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通过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注重乡村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和文化底蕴。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发乡村活力。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服务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四、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深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高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创新突破。同时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x镇发展注入新活力。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反腐败工作体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净化政治生态,为x镇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乘改革创新之势谱新质发展之章

镇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开启了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为全面深化基层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镇坚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新政策、新思路、新措施,主动融入改革创新大格局,乘势而为、因地制宜,有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布好“党建引领”棋局,激活基层治理“源动力”

近年来,x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以“党建实”带动“组织强”。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各项保障,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奖励汇聚基层治理的强大力量。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按照专科1500元、本科及以上300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同时学费由镇村两级承担;出台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排名进行差异化补贴,切实解决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以“党建优”推动“治理优”。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率先探索“多劳者多得”利益分配机制,推行村民享受村集体年底分红的权利与参与村级日常事务的义务“双挂钩”机制,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严格落实党政主职“第一责任人”职责,以“清渠洁岸·共同缔造”为契机,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整治。在南河口村先试先行,制定污水治理“整村推进”工作方案,构建“天蓝、水清、岸绿”的美好人居环境。

二、用好“产业发展”棋势,筑牢基层治理“核心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不断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x镇正在积极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径。推动提档升级,让产业强起来。突出规模化,抢抓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契机,率先在季家咀村推行整村6859亩“小田并大田”试点,引导全镇“小田并大田”工作向纵深推进。项目实施后,将有效整合现有土地资源,真正让“粮地”变成“良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集约化,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浩洋水产投资200余万元升级污水处理系统,严格按照标准工艺处理残余废料,实现了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型升级。深化联农机制,让村民富起来。创建“党建+生产合作+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在天心洲村、x村开展省级稳岗就业试点工作,成立劳务公司带动周边近1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年支付务工工资达400余万元;创新“党支部+电商直播带货+农户”收益共享模式,通过直播活动卖出农产品1万余单,销售额近20万元。推进农旅融合,让环境美起来。一方面,做好“秀水文章”,提升乡村“颜值”。按照“30分钟城镇圈”的规划,打造x出行公路,于沿线种植千亩五色油菜花、两百亩五色向日葵花海,同步打造观豚平台,形成“春赏五彩油菜、夏看江豚逐浪、秋望日葵花海、冬观候鸟云集”的特色旅游。另一方面,积极招引市场主体,签约总投资1.08亿元的“故道画廊”休闲农旅通道项目,规划农家乐、民宿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将乡村“颜值”变成群众“产值”。

三、落好“共同缔造”棋子,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x镇充分运用“共同缔造”基层治理理念,不断激发群众共治热情,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发动乡贤参与。充分凝聚乡贤力量,推动“镇村搭台、乡贤发力、群众受益”的基层治理模式落地生根。x村发动“乡贤能人”筹资170万元修建稻虾连作合作社田间产业路3公里,灌溉沟1.2公里,“乡贤+民生”模式成效凸显。鼓励群众自治。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推动村级工作由村民建议、村民参与。永安社区成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发动群众每周开展一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累计拆除危房4处,清理沟渠440米、清运垃圾200多吨,修建文化墙50平方米,栽种绿化苗木1400多株,呈现出一道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乡村风景线。实现成果共享。积极完善产业发展共享机制,紧跟订单农业发展趋势,支持集体经济企业巧巧米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按照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稻谷,现已带动500余名农户亩平增收400元以上。

改革潮涌,奋楫者先。下一步,x镇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扛起发展之责、提振攻坚之势,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改革落实,奋力谱写“产业新镇、活力小河”新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