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以深入贯彻落实“廉洁 X ”建设工作为抓手,紧扣“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要求,着力构建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干部监督新体系,在聚焦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明确目标方向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显著提升了干部监督的整体效能。

一、聚焦重大环节,明确监督“着力点”

(一)强化政治标准,全方位考察干部政治素质。 我区始终将政治素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注重在实地调研和日常考察中拓展视野,分类明确不同类别干部的政治素质考察重点,全面了解印证干部的政治表现。今年以来,已对 40 名提拔和进一步使用的干部开展了政治素质测评,对 65 家单位 600 余名干部的政治素质进行了专项调研,精准描绘干部的“政治画像”。

(二)紧抓“关键少数”,全覆盖监督领导干部。 我区注重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从执行民主集中制、重要事项报告等 10 个方面对“一把手”进行全覆盖监督测评,常态化掌握其履职用权和纪律作风。今年来,已对 120 余名新任职干部开展了一对一任前谈话,针对巡察问题突出的 18 家单位“一把手”进行常态化约谈,并对 3 名“一把手”发放《履职提醒函》,推动“一把手”监督具体化、精细化。

(三)聚焦重点领域,制定从业限制清单。 我区立足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资金量大、资源密集、权力集中的 25 个重点领域,组织制定了从业限制清单,梳理明确重点岗位 160 余个,同步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 220 余条,进一步强化了离职后干部的监管机制。

二、聚焦短板弱项,夯实监督“支撑力”

(一)强化内部监督,弥补监督“盲区”。 我区制定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一把手”对领导班子成员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建立 日常了解 发现、提前提醒处置、及时请示报告的“三步走”闭环监督机制,梳理出 16 项重点监督事项报告清单,将八小时外的活动、干部 转岗位 管理等列入其中,以“近距离”“贴身式”监督优势弥补日常监督的不足。今年以来,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 3 名科级干部进行了约谈提醒,对 4 名单位报告存在问题的干部进行了调查处理。

(二)深化协同监督,共筑监督“合力”。 我区持续推进“组织+”联动监督模式,强化与纪委监委、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同,深化信息互通共享、集中会商 研 判、成果运用全链融合,早发现、早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今年以来,已召开干部监督联席会议 4 次,掌握重点情况线索 20 条,对工作推进不力的 2 个单位 4 名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向巡察中发现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 4 个单位主要领导发送了提醒函。

(三)强化日常监督,消除监督“盲区”。 结合全 覆盖调研、干部考核、考察等工作,立体化为干部精准“画像”。延伸监督触角,将干部监督重点事项列为调研必谈内容,充分利用违规经商办企业、“裸官”排查、违反从业限制清单等专项排查成果,对存疑干部进行提前预警,重点关注,今年以来,已开展违规经商办企业排查 32 次,发现并处理违规问题 5 起。

三、聚焦评优评先,强化干部“驱动力”

(一)以奖励促实干,设立“标杆”引领。 我区不断巩固和提升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的成效,通过识别、选拔一线作风过硬、群众满意、实绩突出的干部,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实现“实干者受奖励、奋斗者有奔头”。在 2023 年年终考核中, 21 家单位因班子表现优异,增加了个人“优秀”名额; 5 名“实干家”、 7 名跟班挂职锻炼干部、 8 名参与关键项目攻坚工作的干部被评为“优秀”等次。近三年来,累计给予 150 名“老黄牛”型干部职级晋升。

(二)以“下”促“上”,明确提升标准。 我区将日常监督成效与干部提拔、试用期转正等结果有机结合,明确以干部能“下”作为激励担当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有 3 名干部因试用期满转正考核不合格被 免去试任职务 ,进一步强化了“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三)以关爱促转化,激发担当动力。 我区打通“有错”变“有为”的转化激励渠道,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强“太平官”、“躺平式干部”及受处理处分干部后续教育转化工作的通知》,组成 5 个教育回访小组,持续跟进“掉队”干部的教育转化工作。截至目前, 22 名“太平官”全部“摘帽”出列, 4 名受处分的科级干部影响期满后,经区委综合分析 研 判,给予提拔晋升,进一步彰显了监督工作的“温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