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班上的党性分析发言

2025年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班上的党性分析发言-文库集
2025年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校培训班上的党性分析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本人有幸参加了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系统研读,以及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入学习,本人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和“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按照党校学习要求,本人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标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党性分析。现将党校学习期间的主要收获、查摆出的突出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以及下一步整改方向汇报如下。

一、主要收获

(一)政治站位更加高远,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领悟更深。一是坚定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本人集中精力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对理论的把握不再停留在表面概念,而是上升到对其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深刻认同。二是增强了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通过对党的历史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本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障。坚决做到在政治原则上毫不动摇、在政治方向上毫不偏移、在政治立场上毫不含糊,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深化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人深刻体会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严的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二)思想境界持续拓宽,胸怀“国之大者”意识持续增强。一是强化系统观念。通过学习新发展理念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本人认识到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避免单打独斗、顾此失彼。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谋划,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二是树立了正确政绩观。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重要论述,纠正了过去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坚持立足长远、打牢基础,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三是增强了斗争本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和斗争精神。通过党校学习,本人对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发展领域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醒地认识,提升了在原则问题面前敢于亮剑、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和实战能力。

(三)宗旨意识更加牢固,为民服务情怀更加深厚。一是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准则。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风险,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将为民服务内化于心。通过研读新时代关于民生福祉保障的系列政策,本人对“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有了更为具体地理解。清醒认识到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尺,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各项民生工作。三是提升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研讨,学习了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认识到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政策,用群众可感知的方式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把心贴近群众。

二、存在问题

(一)在思想理论武装上,存在系统性、融会贯通不足的问题。一是理论学习的“散、浅、急”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参加了集体学习,也进行了个人自学,但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够。有时将理论学习等同于完成任务、摘抄笔记,缺乏“挤”和“钻”的劲头,未能做到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终身必修课,导致对一些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理解不透,未能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二是学用结合的“转化率”不高。面对复杂的工作局面和突发事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尚未将理论优势完全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能力,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融会贯通。三是思维局限性仍然存在。习惯于用传统经验和固有模式解决新问题,对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等宏大理论的理解,仍停留在概念层面,未能完全将理论指导延伸到具体业务工作创新的每一个细节,创新思维和战略思维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在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存在敏锐性、鉴别力不够强的问题。一是政治敏感性有待加强。虽然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但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和潜移默化的思想倾向面前,政治警觉性还不够高。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言论和不良思潮,有时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辨析和斗争,存在“与己无关、少说为佳”的倾向,主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感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细化程度有差距。对中央和上级精神的学习传达是坚决的、及时的,但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抓落实时,有时存在经验主义、简单化操作的倾向。未能深入研究本地区具体情况,将中央精神精准细化、转化为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性举措,导致工作效果打了折扣。三是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不够规范。虽然重要事项能够按规定向组织汇报,但在一些日常性、阶段性的工作进展或个人有关事项上,有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认为细枝末节无须事无巨细报告,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