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十五五”规划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十五五”规划纲要精神,对于我们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次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深刻体会。

一、深化理论学习,锚定“十五五”发展航向

(一)以规划精神为指引,洞察发展全貌。 “十五五”规划纲要精神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指南针”和“营养剂”。它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涵盖了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规划精神,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清晰回答“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五五”规划是在过往发展基础上的延续和升级。通过回顾历史,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使命。立足现实,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例如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等。而展望未来,我们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将规划中的各项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二)从理论耦合中选题,明晰发展路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耦合、改革与发展的协同、安全与发展的统筹中寻找选题、明确路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十五五”期间,我们要注重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例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数字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发展又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以改革为突破口,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同时,要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三)转化关键词为任务,精准对接工作。 “新质生产力、数字中国、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制度型开放”等关键词是“十五五”规划中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将这些关键词转化为本地区本领域的任务书和时间表,让思想的“坐标系”对应工作的“作战图”。对于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中国建设方面,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绿色低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我们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制度型开放则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开放水平,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二、革新思维方式,把握“十五五”发展机遇

(一)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全局发展

系统观念是一种全面、联系、发展的思维方式。在“十五五”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系统观念观全局,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既要关注眼前的增长,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注重局部的利益,也要兼顾整体的利益。

例如,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单个产业的增长,还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和产业链的完整性。从行业链条看,要找准本地区本领域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从全球循环看,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

(二)坚守底线思维,防范发展风险。 底线思维是一种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十五五”期间,我们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如前沿技术的颠覆性、产业组织的重构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我们要坚守底线思维,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预判,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动态,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在产业组织重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加强经济安全保障,提高应对贸易摩擦和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激发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思维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十五五”发展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挑战,需要用创新思维来破解。要敢于“想人未想、言人未言”,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方法。我们要形成“问题—变量—抓手—成效”的闭环思维模式。首先,要准确识别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分析影响问题的变量,确定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接着,采取具体的抓手和措施,推动问题的解决;最后,通过评估成效,不断调整和完善解决方案。同时,要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案例立论,把目标细化为可度量、可落地、可检验的“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政策清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落实机制,推动“十五五”规划落地

(一)大兴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寻答案。 实践出真知,现场有答案。在“十五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干部要到项目去、到车间去、到田间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要带着问题去调研,找准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同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参与到规划的实施中来。

(二)完善落实机制,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要推动“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闭环式督导”,完善揭榜挂帅、赛马比拼、容错纠错等机制。清单化管理可以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化推进可以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闭环式督导可以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揭榜挂帅机制可以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脱颖而出。赛马比拼机制可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容错纠错机制可以为干事者提供保障,让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担当。

(三)聚焦重点领域,建立长效落实机制。 对于民生“关键小事”,要建立“接诉即办—复盘改进—制度固化”的常态机制。及时回应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复盘改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对重点工程,要实行“里程碑管理+红黄牌预警”。明确工程的关键节点和目标,对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进行预警和督促,确保重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对改革试点,要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可评估”。通过改革试点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将成功的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同时对改革试点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改革方案。

“学,然后知不足;行,然后知所趋。”当前,“十五五”开局在即,使命在肩、时间宝贵。我们要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以更高站位把握大势、以更实举措拥抱变革、以更硬作风狠抓落实,推动每一项任务落到点位、见到成效、形成经验。让规划“纲”与改革“目”、投资“项”、民生“事”同频共振,以高质量学习引领高质量发展,向组织、向人民交上一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十五五”答卷。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