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与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依据总行党委关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部署,我行纪检机构于本年度全面启动并扎实推进了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为核心的“三化”建设年行动。本次自评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和评估“三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聚焦“查信办案‘质效’提升”、“队伍建设强筋壮骨”、“全员全岗练兵提能”以及“行动计划评估改进”四大核心任务,客观总结经验,深刻剖析不足,为下一阶段工作明确方向、夯实基础。
查信办案是纪检机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中心环节,“质”与“效”是衡量其工作成败的关键标尺。本年度,我们坚持将提升查信办案质效作为“三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流程再造、标准重塑与科技赋能,推动执纪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
纪检监察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必须由最忠诚、最干净、最担当的干部来做。我们启动“强筋壮骨”行动,旨在通过优化结构、提升素能,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队伍。
(一)优化队伍结构,注入专业活水。专业能力是纪检干部履职的基石。我们对标中央企业关于法务与风控团队的建设要求,将优化队伍的专业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设定了明确的优化目标:到2025年底,纪检队伍中具有法律、金融、审计、财会、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要达到70%以上;其中,持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干部比例力争达到40%。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定向引进了一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了内部人才选拔机制,将业务条线的风险、合规、内审骨干纳入纪检后备人才库。截至目前,我行专职纪检干部队伍中,具有上述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已从行动前的52%提升至68%,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干部比例达到36%,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得到显著优化,为应对复杂的金融领域案件挑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锤炼政治品格,筑牢忠诚之魂。纪检队伍是党的“纪律部队”,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我们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结合主题教育,我们组织全体纪检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重要文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通过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引导干部在各种考验面前站稳政治立场,永葆铁军本色。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和保留难度较大,金融科技、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专业人才尤为稀缺;二是干部的轮岗交流机制尚不完善,部分干部长期固守一个岗位,知识面和视野有待拓宽;三是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系统化,缺乏长远的成长路径规划。
三、全员全岗练兵提能行动:在实战中淬炼斗争本领
纪检监察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极强,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才能练就善于斗争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我们坚持学习与实战“两条腿”走路,开展了覆盖全员、贯穿全岗的练兵提能行动。
(一)系统化理论培训,夯实纪法根基。我们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2025年5月,我行纪委在*市成功举办了为期4天的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采取全封闭模式,总、分行共57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参加。培训内容既包括对中央⑧项规定精神的专题解读,也涵盖了常见违纪违法行为定性处理、办案安全风险把控、线索处置流程等实务课程。培训形式多样,融合了专家授课、分组讨论、闭卷考试、团队拓展以及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深度和效果。年度闭卷考试的平均分达到92分,优秀率较上年度提升了10个百分点,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纪法知识水平得到系统性巩固。
(二)常态化实战演练,提升履职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杜绝“纸上谈兵”,我们将实战演练作为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的核心抓手。我们借鉴先进单位的“沉浸式”演练模式,定期组织覆盖“线索处置、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处置执行”六大核心环节的全流程模拟演练。演练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扮演“被调查人”,参训干部则分组扮演办案人员,真实模拟谈话突破、证据固定等复杂场景。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覆盖率目标,要求年度内专职纪检干部实战演练覆盖率必须达到100%,兼职纪检干部参与率不低于90%。通过高强度、高拟真度的实战对抗,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素质和纪法运用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年度纪检监察业务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全系统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练兵提能行动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一是实战演练的案例库不够丰富,部分演练场景与当前金融领域的新型案件关联度不强,需要及时更新迭代;二是演练的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对于演练效果的评价多依赖于定性观察,缺乏量化的、科学的评估标准;三是“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保证全员足额、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仍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
四、行动计划评估改进行动:以科学评价引领持续优化
为确保“三化”建设行稳致远、取得实效,我们同步启动了行动计划评估与改进工作,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一套高效的整改机制,形成“计划-执行-评估-改进”的闭环管理。
(一)构建科学评估体系,量化工作成效。为客观评估“三化”建设成效,我们研究了大量行业内外质量评估规范,初步构建了一套具有我行特色的纪检工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围绕“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三大目标,设立了“程序规范性”、“办案质效”、“队伍专业性”、“风险可控性”和“整改有效性”五个一级评估维度,并下设28个二级量化指标。例如,在“办案质效”维度下,包含了信访举报办结周期、案件查办周期缩短率、有效线索成案率等关键绩效指标(KPI);在“队伍专业性”维度下,则包含了专业背景人员占比、法律职业资格持证率、人均培训时长等指标。通过这套体系,我们得以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打分和横向比较,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精准。
(二)完善整改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归零。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我们建立了贯穿问题发现、责任落实、过程跟踪、办结销号、考核问责全流程的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具体流程为:对于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统一建立电子台账,实行“清单化+责任制+时限制”管理。每一项问题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责任部门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详细的整改计划。纪检机构则负责全程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整改进度。整改完成后,由纪检机构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销号。整改完成情况直接与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责问责。本年度,问题整改台账的按期完成率达到了98.5%,有力推动了各类问题的解决。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评估与改进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需不断完善。一是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部分指标的权重设置和数据采集方式还需细化;二是评估结果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如何将评估结果更有效地运用于干部考核、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三是整改问责的力度仍需加强,对一些“老大难”问题的跟踪问责需要更加坚决、更加有力。
回顾本年度的“三化”建设工作,在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行纪检机构聚焦四大核心任务,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提升办案质效、建强干部队伍、锤炼实战本领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护航全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应有的监督保障作用。同时,我们深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检监察工作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此次自评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三化”建设。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科技赋能,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督精准度和办案智能化水平;二是深化人才战略,持续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培养既懂纪法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三是深化标本兼治,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将纪检监察工作更深度地融入银行治理体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努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全行信赖的纪检监察铁军,为*银行的行稳致远和基业长青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