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冬季民生保障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随着供暖季的临近,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县人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安全的冬季,我局自2025年10月24日起,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送温暖,保安全”冬季供暖特种设备安全专项行动。本次行动聚焦供热领域承压锅炉安全,通过全面排查、严格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现将本次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我局坚持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的原则,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定了详尽的行动方案,明确了检查重点、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行动有力有序推进。
本次行动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排查并消除XX县域内供热单位在用承压类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防设备“带病运行”,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行动范围覆盖全县所有承担集中供暖任务的单位。据统计,XX县域内共有在用承压供热锅炉45台,涉及供热单位15家。本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对其中12家供热单位的38台承压锅炉及相关附属设施完成了首轮全覆盖检查,检查覆盖率达到了84.4%。检查人员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深入企业锅炉房一线,确保检查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三是严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管理是防范事故的根本保障。检查组通过查阅资料与现场询问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审查。内容包括: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日常巡检和维护保养记录制度;是否制定了科学、可操作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否对新入职或调岗人员进行了岗前安全培训等。旨在通过督促企业完善管理体系,将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三)坚持寓教于检,同步提升安全意识
我局坚持将执法检查与普法宣传、安全教育有机结合,力求达到“检查一家、规范一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和一线操作工详细讲解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剖析典型事故案例,普及冬季锅炉安全操作与应急处置知识。行动期间,累计组织现场安全教育5场次,受训人员达85人;同时,向各供热单位发放了《冬季供热锅炉安全操作手册》及相关宣传海报共计500余份。此外,充分利用我局官方微信公众号“XX市场监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冬季取暖安全提示和风险预警信息,累计阅读量超过3000人次,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聚焦短板深刻剖析,风险隐患亟待整改
通过本次专项行动的初步排查,XX县冬季供暖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可控,未发现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但检查中也暴露出部分单位在安全管理细节、制度执行和人员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问题,亟待加以整改和提升。
(一)设备安全附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安全附件是锅炉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完好有效至关重要。本次检查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8项,其中与安全附件管理不善相关的问题较为突出,共计8项,占隐患总数的44.4%。具体表现为:一是安全阀未按期校验。发现2家单位的3台锅炉安全阀超过规定校验周期仍在使用,一旦锅炉超压,安全阀可能无法正常起跳泄压,存在爆炸风险。二是压力表存在缺陷。发现3家单位的3台锅炉压力表存在表盘玻璃破损、指针无法归零或精度超差等问题,容易误导操作人员对锅炉运行压力的判断。三是水位计维护不当。发现2家单位的锅炉水位计存在冲洗记录不全、夜间照明亮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水位观察的准确性。这些问题反映出部分企业对安全附件的日常检查和维护重视不足。
(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流于形式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层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个别企业应急预案不完善。检查发现2家单位的应急预案内容空泛,照搬照抄网络模板,缺乏针对本单位设备特点和潜在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且近一年内未组织过任何形式的应急演练,预案沦为“纸上谈兵”。二是日常巡检记录不规范。4家单位的锅炉运行日志和巡检记录存在填写不及时、内容过于简单、关键参数缺失等问题,无法真实反映设备运行状态,使日常监管失去依据。三是人员配备存在短板。发现1家单位在夜间值班时段,仅安排1名持证人员在岗,不符合至少应有2名持证人员同时在岗的安全规范要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单人难以有效处置。
(三)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检查中发现,部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对某单位进行现场询问时,一名辅助工对本岗位的应急处置流程表述不清,对紧急停炉的操作步骤不熟悉。在另一家单位,检查人员发现操作工为图方便,擅自将压力控制器的探头移位,导致设备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失效,这种违章操作行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这些现象表明,部分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深入,安全文化建设尚未真正入脑入心。
截至目前,本次行动发现的18项安全隐患中,执法人员已当场指导企业完成整改12项,整改完成率为66.7%。对其余6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我局已依法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三、巩固成效常抓不懈,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局将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效,着力构建冬季供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供暖期内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实施隐患整改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清零
针对本次检查发现的6项尚未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我局将建立专项台账,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销号制”落实。一是明确专人跟踪督办,要求涉事单位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二是组织“回头看”复查,确保所有隐患在2025年11月15日正式供暖前全部整改到位、彻底消除。三是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予以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同时,探索建立隐患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隐患从发现、上报、整改到复核的全过程动态跟踪与闭环管理。
(二)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民安全素养
持续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关键。一是计划于11月中旬,联合行业协会组织一次全县供热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和作业人员的集中培训及考核,重点学习新修订的安全法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置技能。二是创新宣传方式,指导供热企业在居民小区公告栏张贴供暖安全知识海报,并计划制作一批关于锅炉房安全、室内暖气使用注意事项的短视频,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推送,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监督,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强化日常监督与应急准备,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变“运动式”检查为常态化监管,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一是将供暖锅炉安全纳入年度特种设备监督抽查计划,在整个供暖期间,不定期、不打招呼地开展随机抽查和飞行检查,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二是督促并指导全县所有供热单位,在正式供暖前必须完成至少一次覆盖全员、贴近实战的应急救援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演练情况进行备案审查。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主动与应急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为全县供暖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