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镇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镇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镇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集中整治工作的最新部署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推动我镇集中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扎实成效。

刚才,会上已经传达了上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并通报了当前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解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集中整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正风肃纪反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基层仍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所强调的,必须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也明确要求,要持续深化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集中整治。省委、市委和区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对我们*镇而言,这项工作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镇作为全区发展的重要板块,承担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多重任务。我们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镇数万名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如果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得不到有效遏制,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被堵塞,民生项目的“红利”被截留,那么我们一切发展的成果都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自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闻令而动,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查处了一批案件,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绝不能有任何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从上级督导和我们自身排查的情况来看,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有的干部认为集中整治是纪委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存在“看客”心态;有的村(社区)干部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对一些“微腐败”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还有的同志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这种“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是工作深入推进的最大障碍。 二是问题排查不够深入。 有的单位和村(社区)在自查自纠上“走过场”,对问题线索的排查满足于表面,不愿、不敢深挖细查,存在“报喜不报忧”的倾向。线索发现机制还不够健全,过于依赖上级交办和群众举报,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是重点领域监管乏力。 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补贴发放等方面,制度执行还不够严格,监督制约机制未能形成闭环。有的项目重建设、轻监管,有的资金拨付程序不规范,有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彻底,给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四是整改落实效果欠佳。 对已经发现的问题,有的整改措施“雨过地皮湿”,满足于“纸上整改”“口头整改”;有的问题边改边犯、屡禁不止,没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和反馈的效率不高,未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些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宗旨意识不牢、责任担当不强。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6+3+16”为总抓手系统推进集中整治

打蛇打七寸,做事抓关键。开展集中整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打击。根据上级要求和我镇实际,我们必须牢牢把握“6+3+16”这个核心整治框架,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地推进各项工作。所谓“6+3+16”,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全力攻坚的“六个聚焦、三个纠治、十六项具体任务”。这是我们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的“作战图”和“任务书”,全镇上下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首先,要突出“六个聚焦”,对重点领域开展靶向治疗。 第一个聚焦: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乡村振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项目多、资金体量大,也是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领域。我们必须把监督的“探头”架设到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到后续管护的全过程。镇纪委、项目办、财政所要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对近三年来所有乡村振兴项目进行一次“大起底”,重点看是否存在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是否存在项目建设偷工减料、质量不达标、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第二个聚焦: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集体“三资”是农村发展的“家底”,也是群众最关心的“钱袋子”。正如原始材料中所强调的,这是整治的重中之重。各村(社区)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产核资。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牵头,指导各村(社区)完善“三资”管理台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要重点整治侵占挪用集体资金、违规发包或低价出租集体资产资源、私自处置集体资源等问题。所有村级财务必须做到每月公开,所有集体合同必须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第三个聚焦:聚焦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中的“跑冒滴漏”。党的好政策,决不能在“最后一公里”打白条。镇社会事务办、乡村振兴办等部门要对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危房改造、产业奖补等各项补贴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逐项核查。要重点整治在补贴申报中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在发放过程中克扣、截留、贪占等行为。要确保每一分惠民资金都能足额、及时、准确地发到群众手中,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第四个聚焦:聚焦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乱象。无论是镇级项目还是村级工程,都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要重点整治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以及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镇项目办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和监督,确保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廉洁工程、放心工程。第五个聚焦:聚焦行政执法和服务窗口“微腐败”。执法部门和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府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其作风形象直接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要重点整治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吃拿卡要,以及在服务群众时态度冷硬、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等问题。镇纪委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第六个聚焦: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要深入排查教育领域的违规收费、教师有偿补课,医疗领域的过度诊疗、收受“红包”回扣,养老社保领域的骗取套取养老金、侵占挪用社保基金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戳到群众的“痛点”,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要深化“三个纠治”,对作风顽疾进行彻底清除。 “六个聚焦”是针对具体领域的“病灶”,而“三个纠治”则是要铲除滋生这些病灶的作风“病根”。一是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表态多、行动少,文件多、落实少的问题。要杜绝为了应付检查而“堆盆景”“造亮点”的虚假政绩。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真话、察实情,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当“甩手掌柜”。二是坚决纠治不担当、不作为。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要严肃整治那些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慵懒散拖,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往上交的“太平官”“逍遥官”。我们要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让担当实干者有舞台、受尊重,让“躺平”干部没市场、无立足之地。三是坚决纠治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要紧盯基层“小微权力”,严肃查处利用手中权力吃拿卡要、盘剥群众,在资源分配、利益输送中优亲厚友、损公肥私等行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绝不允许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将其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最后,要落细“十六项具体任务”,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为确保“6+3”的整治要求不落空,我们将其分解为十六项具体、可操作、可检查的硬任务。这十六项任务就是我们的“施工图”,各办(中心)、各村(社区)必须逐条对照、销号管理。这十六项任务包括:

1.全面完成对近三年乡村振兴领域项目的台账清查和资金审计。

2.对全镇所有村(社区)集体资金账户进行一次专项审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