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XX区应急管理局传达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上的讲话q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也是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向着“十五五”时期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

全局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应急管理部门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性、常设性机构,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我们更要学在前、走在前,深刻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我区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的战略考量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博大精深,通篇贯穿着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判断。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首要的是要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中央的战略考量,自觉将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的重大意义。全会再次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表明,在新的发展阶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治理。对应急管理领域而言,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彻底告别过去那种被动应对、零敲碎打的管理模式。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我们要按照全会部署,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应急管理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事中高效应对、事后精准恢复”的全链条治理模式转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建强专业队伍,更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应急管理成为城市治理体系中反应最灵敏、运转最高效的关键一环。

第二,必须深刻把握“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一根本原则的内在要求。全会公报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安全生产的“压舱石”作用就越发凸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每一次安全事故,都是对发展成果的巨大侵蚀,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损害。因此,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必须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理念,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项目审批、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工作中,要主动作为,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和论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第三,必须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发展思想的价值旨归。全会擘画的“十五五”规划蓝图,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应急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是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标准要更高,工作措施要更实,工作作风要更硬。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仅要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更要在平时把服务送到基层、把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切实提升全社会抵御风险的整体能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

二、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行动,落脚在实效。我们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对标对表“十五五”时期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我区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短板和弱项,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综合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一要着力提升风险源头管控的“前瞻力”。安全风险防范,功夫要下在平时,工作要做在前面。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一方面,要构建更为严密精准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区城市生命线工程、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危险化学品企业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测。要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和智能研判,确保风险隐患“看得见、管得住”,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开展常态化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要健全“企业自查、部门检查、专家诊断”相结合的排查机制,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整改、闭环管理,坚决把各类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要着力提升应急救援处置的“战斗力”。尽管我们千方百计防范风险,但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必须时刻做好应对各种极端情况和“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准备。首先,要持续优化应急预案体系。要定期组织修订完善各类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强化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决杜绝预案“书面化”“格式化”,要通过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其次,要建强应急救援骨干力量。要加强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建设,配齐配强专业装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同时,要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整合公安、卫健、住建、交通等部门专业力量,形成“一主多专、优势互补”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同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三要着力提升基层基础建设的“支撑力”。应急管理的根基在基层,力量源泉在群众。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基层基础,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推动应急管理触角向基层延伸。要加强街道(镇)应急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配齐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保障工作经费。要指导社区(村)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建微型应急站和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消防、疏散、自救互救等技能培训和演练,让基层成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要广泛深入开展公共安全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宣传栏、安全体验馆等多种渠道,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技能。要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社会氛围,筑牢人民防线的坚固堤坝。

三、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底线

责任是安全之魂。全会公报明确要求“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这是对我们工作的硬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政治责任。从近两年的统计数据看,虽然全国和本地区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现“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懈怠。

第一,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拧紧“责任链条”。必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应急管理部门,我们不仅要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更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好安委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推动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清单,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具体要求,消除监管盲区和责任空白。要敢于较真碰硬,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提醒、约谈、通报,以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第二,要以最严格的标准,履行“监管职责”。严格执法是防范事故最有效的手段。我们的执法人员要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开展监督检查。要坚持“四不两直”明查暗访,深入一线、直插现场,深挖问题根源。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予以处罚,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要综合运用查封扣押、停产整顿、关闭取缔、追究刑责等多种手段,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倒逼企业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对风险高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对安全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予以激励,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以最有力的措施,督促“企业主责”。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把企业的主体责任压实到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我们要通过严格执法、宣传引导、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和应急救援“四到位”。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员工,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要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和风险防控投入,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同志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应急管理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优良作风,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和专业本领,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铁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新局面,以高水平安全保障XX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顺利开启“十五五”新征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新篇章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