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态巡查不间断,常态监管防反弹
隐患排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是巡查跟不上,很容易出现“整改了又反弹”的情况。我们要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常态化开展巡查,确保隐患不反弹、安全有保障。一是开展日常巡查。乡镇(街道)要组织网格员每天开展消防安全巡查,重点巡查辖区内的企业、商户、农户,发现隐患及时劝导整改;县城要组建由应急、消防、城管、公安组成的联合巡查队,每天对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开展巡查,确保重点场所安全。二是加强夜间巡查。秋冬季节夜间用火用电增多,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时段。我们要在晚上7点至11点开展夜间巡查,重点检查餐饮场所是否违规使用液化气、农户是否使用明火取暖、企业是否违规加班生产。比如xx镇已经组建了夜间巡查队,每晚出动5人,分2个片区巡查,上个月成功劝阻了12起违规使用明火的行为,值得推广。三是做好节假日巡查。在国庆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要加大巡查力度,增加巡查人员和频次,重点巡查旅游景区、商场超市、餐饮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确保节假日安全稳定。比如去年国庆节期间,全县共出动巡查人员300余人次,检查场所800余家,整改隐患60余处,未发生火灾事故。四是开展季节性巡查。根据秋冬季节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季节性巡查,比如在冬季供暖初期,重点巡查供暖设施安全;在干燥天气,重点巡查森林、草原防火。同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在大风、干旱等恶劣天气,增加巡查频次,做好防火准备。
(四)隐患整改不打折,闭环管理见实效
排查隐患的目的是整改隐患,要是整改不彻底、不及时,排查就失去了意义。我们要建立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都能整改到位。一是建立隐患台账。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都要详细记录隐患位置、隐患类型、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等信息,建立“一隐患一台账”,确保隐患底数清、情况明。二是限期整改。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明确整改期限,一般隐患要在3天内整改完毕,较大隐患要在7天内整改完毕,重大隐患要在15天内整改完毕,确保隐患及时整改。三是跟踪督办。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整改期限到期后,要及时复查,确保隐患整改到位。对逾期未整改的,要依法采取约谈、罚款、停产停业等措施,倒逼隐患整改。比如今年8月,xx企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限期15天整改,到期复查时仍未整改,我们依法对其责令停产停业,直到隐患整改完毕才允许恢复生产。四是销号管理。隐患整改完毕并经复查合格后,要及时从台账中销号;对确实无法整改的隐患,要采取防范措施,比如设置警示标志、加强巡查等,确保不发生事故。同时,要定期对隐患台账进行梳理,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减少隐患。
三、吹响宣传“集结号”,点燃安全意识“信号灯”
秋冬消防安全,意识是前提。要是群众安全意识跟不上,即使设施再完善、排查再细致,也容易出问题。我们要把消防安全宣传作为重要工作,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宣传内容接地气,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消防安全宣传不能讲“空话”“套话”,要讲群众关心的、实用的知识,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一是宣传日常防火知识。重点宣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安全,比如厨房用火时人不能离开、电线老化要及时更换、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电动自行车不能进楼充电等。可以编印通俗易懂的宣传册,比如《家庭消防安全10条常识》《秋冬防火5个注意事项》,发放到群众手中。二是宣传应急逃生技能。重点宣传火灾发生后的逃生方法,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不要乘坐电梯、不要贪恋财物等。同时,要宣传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方法,让群众知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比如可以制作“灭火器使用三步法”(提、拔、喷)的图文海报,张贴在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三是宣传典型案例警示。用本县或周边地区的典型火灾案例开展警示宣传,比如去年xx镇的民房火灾、xx县的企业火灾,分析事故原因、教训和后果,让群众从案例中吸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可以制作案例警示片,在村(社区)的电子屏、微信群中播放。四是宣传政策法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让群众知道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后果,增强法治意识。比如可以开展“消防法规进万家”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到村(社区)讲解消防法规,解答群众疑问。
(二)宣传方式多样化,覆盖广渗透深
消防安全宣传要创新方式方法,不能局限于发传单、挂横幅,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让宣传覆盖到每一个角落、每一名群众。一是用好“村村响”大喇叭。在全县213个村(社区)开通“村村响”大喇叭,每天早晚各播放1次消防安全知识,每次15分钟,内容包括防火常识、逃生技能、案例警示等。比如xx村的大喇叭每天早上7点、晚上7点准时播放,群众反映很好,很多老人都能记住宣传的内容。二是用好新媒体平台。在“xx县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xx融媒”app等新媒体平台,每天推送消防安全知识、案例警示、工作动态等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的短视频,比如《家庭防火小妙招》《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等,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扩大宣传覆盖面。目前,“xx县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已推送消防安全内容80余条,阅读量超过5万人次。三是开展现场宣传活动。在商场超市、公园广场、村(社区)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每月开展1次消防安全现场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展示消防器材、现场演示、互动问答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比如今年9月,我们在xx商场开展了现场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2000余份,演示了灭火器使用方法,解答群众疑问300余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组织消防演练。在学校、企业、村(社区)等场所,每季度组织1次消防演练,让群众亲身体验火灾逃生、灭火器使用等过程,提升自救能力。比如xx学校每月组织1次消防演练,学生们都能熟练掌握逃生技能;xx社区每季度组织1次演练,居民们都能正确使用灭火器。
(三)重点人群精准教,安全常识入脑入心
老人、小孩、企业员工是消防安全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群要么安全意识薄弱,要么接触火灾隐患较多,需要精准开展宣传教育,让安全常识入脑入心。一是针对老人开展“上门宣传”。组织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对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上门宣传,重点讲解用火用电安全、应急逃生方法,为老人发放消防应急包(内含灭火器、湿毛巾、手电筒等)。目前,已为8000余名老人开展了上门宣传,发放应急包5000余个。二是针对小孩开展“校园宣传”。与教育局合作,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课程教学,每月开展1次消防主题班会,每学期组织1次消防演练。同时,为学生发放《消防安全拍手歌》《消防漫画手册》等资料,让小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三是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宣传”。要求企业在员工上岗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法规、防火知识、逃生技能、灭火器使用等,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企业要每月组织1次员工消防演练,每季度开展1次消防安全知识考试,确保员工掌握消防安全技能。四是针对流动人口开展“精准宣传”。对全县5000余名流动人口,通过微信群、出租屋房东、用工单位等渠道,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为其发放《流动人口消防安全须知》,重点讲解出租屋防火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等知识。同时,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确保流动人口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四)宣传氛围浓起来,人人都是安全员
消防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要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让每个人都成为消防安全的“宣传员”“监督员”。一是设置宣传阵地。在县城主要路口、公园广场、村(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宣传墙,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在商场超市、企业、学校等场所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消防安全标语、警示片,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消防安全宣传内容。目前,全县已设置宣传栏300余个,电子屏滚动播放点200余个。二是开展“消防志愿者”活动。招募企业员工、村(社区)居民、学生等组成消防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招募志愿者2000余人,分成100支志愿小队,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活动。比如xx志愿小队每月深入3个村开展宣传,帮助群众排查隐患,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开展“消防安全进家庭”活动。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示范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家庭自荐、村(社区)推荐、县里评定的方式,评选出100户“消防安全示范家庭”,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全县范围内宣传其先进事迹,引导更多家庭重视消防安全。四是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公布消防安全举报电话(xxx-xxxxxxx),设立举报奖励制度,群众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后,可随时举报,对举报属实的,给予50-200元的奖励。目前,已接到群众举报230余起,整改隐患210余处,发放奖励资金1.5万余元,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消防安全监督的积极性。
四、建强队伍“先锋队”,锻造应急处置“尖刀班”
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否快速处置、有效救援,关键看队伍。我们要建强各级消防队伍,提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一)专业队伍提能力,关键时刻拉得出
县消防救援大队是我县消防安全的“主力军”,我们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在重大火灾事故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加强实战训练。县消防救援大队要结合秋冬火灾特点,开展高层建筑、森林火灾、危化品泄漏等专项训练,每月至少开展2次实战演练,提升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比如针对高层建筑火灾,要开展云梯救援、内部攻坚等训练;针对森林火灾,要开展风力灭火机使用、隔离带开设等训练。二是配备先进装备。今年要为县消防救援大队购置2辆消防车、50具空气呼吸器、10台热成像仪、5套破拆工具,提升队伍的装备水平。同时,要加强装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装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关键时刻用得上。三是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上级消防专家来我县开展业务培训,每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每季度开展1次业务考核,提升消防救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要鼓励消防救援人员参加各类比武竞赛,以赛促训、以赛促练。四是建立联训机制。与周边县市消防救援大队建立联训机制,每半年开展1次联合训练、1次联合演练,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比如去年与xx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了联合演练,有效提升了我县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基层队伍补短板,一线处置打得赢
乡镇(街道)应急分队、村(社区)应急小组是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些队伍身处基层,能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初期火灾。我们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补齐短板,让基层队伍能打仗、打胜仗。一是建强乡镇(街道)应急分队。每个乡镇(街道)要组建1支不少于20人的应急分队,配备消防车(或消防摩托车)、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基本装备,确保能处置初期火灾。今年要为全县15个乡镇(街道)各配备1辆消防摩托车、50具灭火器、20盘水带,提升应急分队的装备水平。二是建强村(社区)应急小组。每个村(社区)要组建1支不少于10人的应急小组,由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配备灭火器、消防水桶、铁锹等简易消防器材,负责本村(社区)的初期火灾处置、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培训。县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要每季度对乡镇(街道)应急分队、村(社区)应急小组开展1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火灾处置方法、消防器材使用、隐患排查技巧等,提升基层队伍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每月组织1次基层队伍演练,让基层队伍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四是建立基层队伍考核机制。对乡镇(街道)应急分队、村(社区)应急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应急处置、隐患排查等,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的队伍给予表彰奖励。
(三)志愿队伍扩覆盖,群防群治有力量
消防志愿队伍是消防安全的“补充力量”,能有效弥补专业队伍和基层队伍的不足,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我们要扩大志愿队伍覆盖范围,让更多人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中来。一是扩大志愿队伍规模。在现有2000名消防志愿者的基础上,今年要再招募1000名志愿者,重点从企业员工、村(社区)居民、学生、退役军人中招募,确保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0名志愿者,每个企业至少有10名志愿者。二是加强志愿队伍管理。制定《xx县消防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志愿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进行记录。同时,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三是开展志愿队伍活动。组织消防志愿者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每月开展1次志愿宣传、1次志愿排查、1次志愿演练,让志愿者在活动中发挥作用。比如xx志愿者小队每月深入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帮助企业整改隐患,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四是激励志愿队伍积极性。建立消防志愿者激励机制,对服务时间长、工作突出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奖励,颁发“优秀消防志愿者”证书;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进行累计,达到一定时长后,可兑换生活用品、学习资料等,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
(四)联动队伍聚合力,协同作战高效率
消防安全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的事,需要应急、消防、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部门、多支队伍协同配合。我们要建立联动机制,聚集合力,提升协同作战效率。一是建立联动指挥机制。成立全县消防安全应急联动指挥部,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任副指挥长,公安、消防、医疗、交通、住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县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各队伍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共享消防安全隐患信息、火灾事故信息、应急资源信息等,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比如公安部门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要及时通报应急、消防部门;消防部门处置火灾事故时,要及时通报医疗、交通部门,做好救援准备。三是建立联合处置机制。发生火灾事故后,应急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消防部门要迅速开展灭火救援,公安部门要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群众,医疗部门要做好伤员救治,交通部门要保障救援车辆通行,住建部门要提供建筑结构信息,确保各部门、各队伍协同配合、高效处置。比如去年xx森林火灾,各部门、各队伍半小时内全部到位,协同作战,仅用2小时就扑灭了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四是建立联合演练机制。每半年组织1次多部门、多队伍的联合演练,模拟火灾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过程,提升各部门、各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演练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联动机制,确保在实战中能更好地协同配合。
五、完善应急“保障网”,守牢安全稳定“终点站”
秋冬季节火灾突发情况多,我们要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响应、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预案完善不笼统,实战指引明方向
应急预案是应急处置的“行动指南”,预案不完善、不具体,应急处置就会混乱。我们要结合秋冬火灾特点,完善应急预案,让预案更具针对性、操作性。一是修订完善总体应急预案。修订《xx县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应急保障等内容,确保预案符合我县实际情况,能指导实战。同时,要将预案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县直单位、企业、村(社区),让大家熟悉预案内容。二是制定专项应急预案。针对高层建筑、森林、农村自建房、危化品企业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不同类型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救援力量、物资调配等内容。比如《xx县高层建筑火灾专项应急预案》要明确云梯救援、内部攻坚、人员疏散等具体措施;《xx县森林火灾专项应急预案》要明确隔离带开设、风力灭火、直升机救援等具体方法。三是细化现场处置方案。针对不同场所、不同类型的火灾事故,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明确现场指挥、救援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让一线救援人员知道怎么干、干什么。比如商场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要明确如何疏散群众、如何扑灭火灾、如何保护重要设施等。四是组织预案演练。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组织1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年组织1次总体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比如今年10月计划开展全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模拟森林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处置过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二)物资储备不短缺,关键时刻用得上
应急物资是应急处置的“物质基础”,物资储备不足,应急处置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确保在关键时刻能调得出、用得上。一是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在县城建设1个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个乡镇级应急物资储备点,在每个村(社区)建设1个村级应急物资储备柜,形成“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县级储备库要储备消防车、灭火器、防火服、水泵、帐篷、食品、药品等物资;乡镇级储备点要储备灭火器、水带、水枪、铁锹、手电筒等物资;村级储备柜要储备灭火器、消防水桶、毛巾、急救包等物资。二是充实应急物资储备。今年要投入500万元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其中县级储备库投入300万元,购置消防车2辆、防火服50套、水泵30台、帐篷50顶、食品1000箱、药品500箱;乡镇级储备点每个投入10万元,购置灭火器100具、水带50盘、水枪30支;村级储备柜每个投入5000元,购置灭火器20具、消防水桶10个、急救包10个。同时,要建立应急物资定期盘点制度,每季度盘点1次,及时补充短缺物资。三是建立物资调配机制。制定《xx县应急物资调配管理办法》,明确应急物资的调配流程、责任分工、运输保障等内容。发生火灾事故后,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要在1小时内完成物资调配,乡镇级储备点要在30分钟内完成物资调配,确保物资及时送达现场。同时,要与周边县市建立应急物资互助机制,在物资短缺时,能及时向周边县市调拨物资。四是加强物资维护保养。定期对储备的应急物资进行维护保养,比如对消防车、水泵等设备进行检修,对灭火器进行压力检测,对食品、药品进行保质期检查,确保物资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对过期、损坏的物资,要及时更换、补充,确保应急物资始终充足、有效。
(三)值班值守不松懈,信息畅通快响应
值班值守是应急处置的“第一道关口”,值班值守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会延误应急处置时机。我们要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一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单位、重点企业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安排专人在岗值班,领导干部在岗带班,确保值班人员不脱岗、不漏岗。特别是在节假日、恶劣天气期间,要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力量。二是规范信息报送流程。制定《xx县火灾事故信息报送管理办法》,明确信息报送的内容、时限、方式等要求。发生火灾事故后,事发单位要在15分钟内报告乡镇(街道)或县直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县直主管部门要在30分钟内报告县应急管理局,县应急管理局要在1小时内报告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确保信息及时报送,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三是加强值班人员培训。每季度对值班人员开展1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流程等,提升值班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要组织值班人员开展应急演练,让值班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响应。四是建立值班督查机制。县应急管理局要每天对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单位的值班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电话抽查、现场检查等方式,检查值班人员是否在岗、信息报送是否及时。对值班不到位、信息报送不及时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值班不到位导致事故扩大的,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复盘总结不缺位,经验教训促提升
每一次火灾事故处置后,都要及时复盘总结,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我们要建立复盘总结机制,让每一次事故都成为提升能力的“教材”。一是及时开展复盘总结。每次火灾事故处置结束后,要在3天内组织开展复盘总结会议,参会人员包括应急、消防、公安、医疗、交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一线救援人员,分析事故原因、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好的经验做法等。二是梳理问题清单。在复盘总结的基础上,梳理出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物资调配不及时、各部门协同配合不顺畅等,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三是总结经验做法。总结处置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快速响应机制、协同作战模式、物资调配方法等,形成经验材料,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提升全县的应急处置能力。比如去年xx企业火灾处置中,采用了“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有效减少了损失,这种战术值得在类似火灾处置中推广。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根据复盘总结的结果,完善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储备、值班值守、联动处置等工作机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比如针对应急物资调配不及时的问题,要优化物资调配流程,建立快速调配机制;针对各部门协同配合不顺畅的问题,要完善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演练。
同志们,秋冬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做好这项工作,是对我们履职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希望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消防安全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坚决筑牢秋冬安全防线,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