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选调生座谈会上的交流讲话

在2025年全市选调生座谈会上的交流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市选调生座谈会上的交流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大家下午好。今天,市委组织部安排我来和大家作个交流。见到朝气蓬勃的你们,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很多年前,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一名选调生,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事业的赤诚,从校门走进机关门,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因此,今天我不是以一个领导的身份来给大家作报告、提要求,而是作为一名“过来人”、一位师兄,和大家分享一些成长路上的不成熟的思考和体会。

时光荏苒,回望走过的路,有困惑,有求索,有奋斗,也有收获。这条路如何走得更稳、更远、更有价值?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选择以公共服务为志业的青年干部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借此机会,我想围绕“格局”、“格调”、“格物”这三个词,和大家谈谈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涵养格局,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首先,我们来谈谈格局。格局是一个人精神境界、思想视野和胸怀气度的综合体现。它像一座建筑的地基,决定了我们人生大厦能够建多高、有多稳。涵养宏大的格局,是我们行稳致远、成就事业的核心素养。

第一,格局的大小,见识比知识更具主导性。在座各位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优秀人才,知识储备非常扎实,这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并不必然等同于见识。知识是一个人“学”到了多少,体现的是广度;而见识,是一个人“悟”到了多少,体现的是高度。从书本到实践,从理论到现实,中间隔着一条需要用“悟”来跨越的鸿沟。

我们从事的工作,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数据和条文,而是鲜活的社情民意和复杂的发展难题。群众的一句抱怨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痛点;一份报告里不起眼的数据变化,可能预示着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拐点。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掌握政策条文的字面意思,而不去深入体察其背后的现实逻辑、群众诉求和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知识就无法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有效见识。因此,我希望大家能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悟”。要多到基层一线去,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耳朵倾听民声,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真实的世界。要多向实践学习,复盘每一次成功与失败,思考其所以然,探究其规律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想得更深,格局才能随之开阔,境界才能不断提升,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才不会受限。

第二,格局的大小,智慧比智力更具主导性。选调生队伍无疑是高智商群体的代表。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现象:有的同志学历很高、智力超群,却始终难以融入社会、融入现实、融入群体。他们或自视其高,总觉得高人一等;或自视其能,常感到怀才不遇;或自视其雅,不屑于流俗,不屑于做平凡具体的小事,也不愿与他人合作共事。其结果,往往是眼高手低,做不成几件像样的事情,最终在孤芳自赏中蹉跎了岁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