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党员干部党校学习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够参加2025年党校学习,深刻感受到了党中央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个人党性锤炼、理论武装和思想淬炼提供了宝贵机遇。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重温党章党规,聆听专题辅导,以及深入研讨交流,对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此次党性分析,旨在深入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审视个人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洁等方面的表现,深挖思想根源,明确努力方向,以达到强筋骨、补短板、固本培元的目的,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忠诚履职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党校学习收获

此次党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授课,又有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更有直抵人心的党性教育。通过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文献,深刻领会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个人的政治站位得到显著提升,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思想认识实现了新的飞跃。同时,通过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灵魂受到深刻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总体来看,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政治信仰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日益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够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二是理论学习不放松,努力提高政治素养。能够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注重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三是宗旨意识牢固,力求践行为民初心。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注重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群众意愿,回应群众期待。

四是纪律规矩严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警钟长鸣,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独慎微,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五是担当精神较强,积极履职尽责。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热情,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推诿、不懈怠,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先辈先进典型、对照自身职责,认真反思和深入剖析,个人在党性修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在理论武装方面,存在学习不够深入系统的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加强。虽然能够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但有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停留在“知其然”的层面,未能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例如,对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逻辑、实践要求,缺乏系统性的研读和深入地思考,导致在指导具体工作时,有时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未能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仍有不足。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有时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未能完全做到把党的创新理论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提升空间。有时过于依赖经验主义,缺乏从理论高度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精神懈怠、警惕性不强的问题。

一是理想信念的坚守有时存在波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有时对一些模糊认识的辨别力和批判力不够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守,在精神上偶尔会有所放松,对“总开关”的拧紧程度不够持续。表现为有时在思想上自我要求有所降低,认为理想信念是“大道理”,容易忽视其在“小节”上的体现。

二是艰苦奋斗精神有所弱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安逸思想,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学习继承不够深入。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虽然能够完成,但缺乏那种为了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与老一辈共产党人相比,我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有所淡化,对一些铺张浪费现象的警惕性不够高。

(三)在宗旨意识方面,存在服务群众不够贴心的问题。

一是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不够全面。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走访群众,但有时停留于“身入”而未能真正做到“心入”。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时,有时难以完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未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未能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调研过程中,存在走过场、蜻蜓点水的现象,听取意见不够广泛,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够充分。

二是为民服务的方法创新不足。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有时习惯于运用传统方法和路径,缺乏创新思维和手段。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疑难杂症,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探索更加有效、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推动政策落地方面,有时缺乏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的耐心和艺术,导致一些好政策未能真正惠及群众,效果打了折扣。

(四)在纪律规矩方面,存在自我要求有所放松的问题。

一是小节之处警惕性不高。虽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坚守原则,但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小节上,有时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例如,在执行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制度方面,偶尔存在打擦边球、不严格按规定办事的现象。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反映出纪律意识有所松弛,是党性不纯的表现。

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充分。在组织生活会上,虽然能够进行自我批评,但有时存在避重就轻、蜻蜓点水的问题,未能真正触及思想深处。在接受同志批评时,有时也未能虚心听取、真诚接受,甚至存在思想抵触情绪。对身边同志的缺点和不足,有时碍于情面,未能及时指出、善意提醒,导致批评的武器未能有效运用,失去了相互监督、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在担当作为方面,存在攻坚克难精神不足的问题。

一是面对重点难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或处理复杂棘手问题时,有时会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例如,在推进改革创新、触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工作中,有时顾虑较多,未能完全放下包袱、大胆闯大胆试,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

二是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不够强。在日常工作中,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缺乏主动求变、开拓创新的意识。对于一些新事物、新理念、新技术,未能积极学习、主动探索,未能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导致工作缺乏亮点和突破。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还不够深入,未能有效结合实际,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举措。

三是工作标准有时不够高。在完成一些常规性工作时,有时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缺乏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对待工作未能做到100%的投入,导致一些工作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例如,在细节把控、精细化管理方面,有时存在粗枝大叶的现象,影响了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个人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但究其根源,深层次上都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拧得不够紧密有关。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有所松懈。这是所有问题的总根源。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但有时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认为经历了一定的教育和实践,思想已经成熟,从而放松了警惕,降低了自我革命的要求。当遇到复杂问题或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有时会不自觉地受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导致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认识不够深刻,未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二)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实践性不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上述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实践性还不足。在学习中,有时存在碎片化、功利化倾向,没有真正做到常学常新、真学真用。面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缺乏静下心来、坐得住板凳的钻研精神,未能深入理解其科学体系和内在逻辑。这就导致在思想上缺乏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在实践中缺乏理论的指引和支撑,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往往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沼,难以提出富有前瞻性、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三)党性锻炼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不够。党性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一辈子去锤炼。个人有时对党性锻炼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就行,忽视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持续磨砺。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没有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自觉,缺乏经常性的“政治体检”和思想洗涤。特别是在顺境中,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放松了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坚守,对一些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警惕性不高。

(四)对自我革命的要求不够严格。我们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勇于自我革命。个人在党性分析中发现的各种问题,都与对自我革命的要求不够严格有关。在对照检查中,往往习惯于多看成绩、少看问题,多看别人、少看自己,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用得不顺手、不彻底。对自身思想上的杂质、行为上的偏差未能及时清理和纠正,导致一些问题积少成多、由小变大。缺乏经常性的“政治体检”,导致一些“病灶”未能及时发现并根治。

(五)群众路线践行不够彻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个人在宗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层原因在于群众路线践行得不够彻底。有时未能真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观点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未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考虑群众的感受和利益,有时从自身工作的方便性出发,而不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与群众的感情有所疏远,未能真正做到和群众打成一片,导致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缺乏真情实感,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今后改进措施

针对此次党性分析中查摆出的问题和剖析出的原因,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为新的起点,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以实际行动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自我。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特别要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定期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积极开展个人自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确保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二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筑牢信仰之基。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经常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初心使命,坚决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确保理想信念不动摇、不偏离。

三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二)增强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推动落实时,都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要改变“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方式,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了解群众疾苦。要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民情恳谈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确保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

三是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水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三)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正廉洁。

一是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党章作为根本遵循,把党规党纪视为“高压线”,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的学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从小事小节做起,防微杜渐。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警钟长鸣,严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八小时之外”,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抵制各种诱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是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接受监督。要自觉接受来自组织、群众和同志的监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警示、一种保护。要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虚心听取意见,及时整改落实。

(四)勇于担当作为,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面对工作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要主动请缨,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是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开拓精神。要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想束缚,敢于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要以创新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开拓精神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五)坚持自我革命,加强党性锻炼。

一是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以党校学习为契机,把此次党性分析的成果运用到今后的党内政治生活中。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定期进行思想“政治体检”,经常对照党章党规,检视自身问题。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场合,要敢于亮丑、真诚批评,达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是永葆斗争精神,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要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同一切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是锤炼过硬政治能力。要把加强政治能力训练作为终身课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大局上谋事情,确保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此次党性分析,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检视、一次严肃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明确方向、凝心聚力的再出发。我将以此次党校学习和党性分析为新的起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党章为镜,以党规为尺,以先辈为范,时刻检视自身,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严守纪律规矩,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