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改革办主任暨市委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改革办主任暨市委改革专项小组联络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传达贯彻上级系列改革会议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市的改革攻坚任务。刚才,我们听取了部分县市区和市委改革专项小组的工作汇报,通报了前一阶段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督察情况,总的来看,有成绩、有亮点,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当前 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遇到的瓶颈和制约前所未有。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抓改革就是抓发展, 谋改革 就是谋未来。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全市的改革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

惟 改革者进, 惟创新 者强, 惟改革 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方向、原则方法,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改革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回望过去, XX 市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展望未来, XX 市要突破重围、开创新局,同样必须依靠改革。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都是躲不开、绕不过的“硬骨头”。解决这些问题,靠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不行,靠亦步亦趋、按部就班也不行,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以思想的“破冰”引领行动的“突围”。

第二,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 践行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 改革为了谁?改革的成果由谁共享?答案是明确的,就是全体人民。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到生态环境、社会治理,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许多都与体制机制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推动的每一项改革,都必须 站稳人民立场,聚焦民生关切,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改革举措,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 惠及全市 人民,使改革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最深厚的群众力量。

第三,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不再是单兵突进,而是集团冲锋;不再是局部探索,而是系统集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只栽花、不栽刺”。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处理好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

二、正视问题差距,精准把握当前改革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年度改革要点,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动了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从刚才的督察情况通报看,年度部署的 217 项改革任务,绝大部分已按时序进度推进, 市委深改委 成员领衔的 17 项重大改革项目和重点改革突破攻坚战的 16 项改革任务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起点。这次督察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改革存在“浅表化”倾向,攻坚克难的锐气不足。 一些领域的改革满足于发了文件、开了会议、挂了牌子,但在触及核心利益、重塑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上,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比如,有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只是简单地做了人员调整和机构合并,但在授权赋能、薪酬激励、市场化运营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导致“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只改形、不改制”的改革,看似热闹,实则效果有限, 离提质 增效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是改革推进存在“不平衡”现象,系统集成的合力不强。 从督察情况看,各县市区、各部门之间的改革进度和成效参差不齐。有的单位敢闯敢试,推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改革品牌;但也有的单位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在改革任务的协同上,也存在“中梗阻”和“肠梗阻”现象。一些跨部门、跨 领域的改革事项,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政策衔接不畅,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迟迟难以打通。

三是改革创新存在“模式化”思维,首创精神和探索意识不浓。 有的同志习惯于当“二传手”,对上级文件照搬照抄,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但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谋划推出具有首创性和前瞻性的“自选动作”上,积极性不高、作为不大。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习惯于用老办法、走老路子,缺乏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招数。 一 年下来,虽然任务清单上的事项都打了勾,但真正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不多。

四是经验总结存在“碎片化”问题,典型引路的效应不足。 XX 市并不缺少基层的生动实践和创新探索,但我们往往疏于对这些实践的系统梳理和理论提炼。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只是“墙内开花墙内香”,没有及时总结提升为制度性成果,更没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 XX 经验”向外推广。向上 对接汇报 不够,导致我们的改革亮点没有进入上级视野;横向宣传交流不多,导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不够,改革的整体效应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既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原因,也有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方面的原因。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对照检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项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关键,以方法论的自觉引领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方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

第一,要坚持聚焦中心大局,扭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发展是第 一要 务,所有改革都要服务于这个中心。当前,要牢牢把握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首要位置,紧扣事关 XX 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一方面,要向开发区改革要活力。开发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必须下决心破除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人事和薪酬制度,真正让开发区轻装上阵,聚焦主责主业抓招商、抓项目、抓产业。另一方面,要向人才发展体制改革要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坚决破除“官本位”、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深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改革,打通人才流动的堵点,搭建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努力 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第二,要坚持敢闯敢试,激发改革创新的“源动力”。 改革本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有那么一股子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要革除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和路径依赖,鼓励基层和干部群众大胆探索。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划定容错的界限和情形,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让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心大胆地去试、去闯。要聚焦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改革不能空转,必须奔着问题去、对着难处攻。要鼓励大家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矛盾集中的地方去,从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发展最突出的瓶颈切入,谋划和推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努力创造更多“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的改革成果。

第三,要坚持制度建设主线,提升改革的“含金量” 。衡量一项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形成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改革的目的不在于一时一事的改变,而在于形成长效机制。要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围绕一个主题,将涉及的各项改革举措进行整合,打包推出,实现“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的跃升。比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就不能只满足于审批环节的减少,还要在要素保障、政策供给、法治环境、政务服务等各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制度的闭环。要注重改革的法治保障。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通过地方立法、制定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其权威性和稳定性,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四,要坚持久久为功,发扬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 “道虽 迩 ,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定力。要对照 清单抓盘点 。现在已是 10 月中旬,距离年底只剩下两个多月时间。各单位要对照年初确定的 217 项改革任务、 17 项重大改革项目和 16 项突破任务,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回头看”,主动查进度、找差距、定措施。已经完成的要评估效果,正在推进的要加快进度,尚未启动的要倒排工期、迎头赶上,确保所有任务在年底前清仓见底、圆满收官。要跟踪 问效抓落实 。改革方案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一项改革部署了,就要紧 盯 不放、一抓到底。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决防止“一阵风”“烂尾楼”现象。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定期开展评估,看效果怎么样、企业和群众满不满意,对效果不好的要及时调整完善,确保每一项改革都能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四、强化责任担当,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合力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推进改革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担当。全市从事改革工作的同志,是改革的“操盘手”和“施工队”,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扛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第一,要强化角色意识,压实改革责任链条 。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市改革工作的中坚力量。要自觉强化角色意识和主责意识,把改革当作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方法、一种责任担当,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谋划改革、研究改革、推动改革。各级改革办主任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既要统筹协调、当好参谋,更要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改革工作负总责。各改革专项小组的联络员是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关键枢纽,要切实负起协调、联络、督促的责任,主动加强与专项小组组长、成员单位的沟通,及时掌握改革进展,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专项小组高效运转。市委改革办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全市改革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督促检查。要形成市委改革办、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

第二,要提升专业本领,争当改革的“行家里手”。 改革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学习、不研究,就跟不上形势,就无法胜任工作。大家要增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改革领域的专家。要做到“三懂”。 即懂改革 谋划,善于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懂改革业务,熟悉所负责领域的政策法规和实践情况;懂改革实操,掌握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技巧。要注重“两条腿走路”。既要埋头拉车,深入研究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又要抬头看路,注重以开放的 视野抓 改革。要勇于向好的学、向强的比、向高的攀,主动对标 XX 、 XX 等发达地区,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 XX 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把外地先行经验转化为可落地的“ XX 方案”。

第三,要健全督察机制,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 没有督察就没有落实,没有考核就没有动力。必须把改革督察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要实现督察常态化。不能满足于一年一两次的集中督察,要建立日常督察、专项督察、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常态化督察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传导压力。要突出督察实效性。督察不能走过场,要敢于动真碰硬,不仅要看材料报了没、会议开了没,更要看问题解决了没、群众满意了没、发展见效了没。对督察中发现的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约谈、通报,问题严重的要严肃问责。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要发 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大改革成效在年度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起钩来,旗帜鲜明地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在全市树立起“抓改革就是抓发展、善改革就是善作为”的鲜明导向。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 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为谱写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出 新的更大贡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