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超硬材料属于极端材料,性能极为特殊,尤其在高硬度方面是目前其他任何材料所不能代替的。立方氮化硼(CBN)和金刚石同属于超硬材料。人们最先认知的超硬材料都是在天然矿石中发现的;后来开发了人工合成超硬材料技术;到今天,作为超硬材料的一种,培育钻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天然钻石。工业生产应用的超硬材料主要是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多年来,立方氮化硼的应用领域有限,其产量远低于金刚石。人造立方氮化硼的出现也晚于人造金刚石。
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主的超硬材料在河南省是有历史基础的,是既有明显优势又具特色的产业。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六面顶压机合成装备和超硬材料高压高温合成技术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正引领全球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近20年来,河南省工业(人造)金刚石的产量总体上稳定在世界总产量的75%左右,立方氮化硼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目前,河南省超硬材料工业的年产值约为400亿元,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约3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为30家),已经基本具备了全球产业中心和创新中心的雏形。近年来,河南省以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为原料制备的超硬材料制品(工具)的产量和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但是在超硬材料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还有许多创新性工作要做。本文将从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概况和特色分析着手,提出加强河南省超硬材料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建议。
二、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布里奇曼(Bridgiman)发明了高压装置。1953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的工程师邦迪(Bundy)和霍尔(Hall)等利用该高压装置研制出了年轮式两面顶压机。美国GE公司于1954年率先以石墨为原料,以金属Ni为触媒,用这种两面顶压机合成了金刚石,1957年又成功合成了立方氮化硼,并很快实现了工业化生产。长期以来,国外公司就是用这种类型的两面顶压机来合成超硬材料的。
我国在196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又成功合成了立方氮化硼。这两种超硬材料的第一次合成都是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华山路121号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实现的。今天,华山路121号已经成了名为“磨街”的商业街。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超硬材料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2000年开始,我国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两种超硬材料的产量即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生产国。我国的金刚石产量在2010年已突破100亿克拉;2022年增加到了162.95亿克拉,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近年来,世界大颗粒金刚石(培育钻石)发展迅速,我国的培育钻石产业几乎垄断了全部的静态触媒高压高温生产技术。其主要的生产企业有黄河旋风、中兵红箭、力量钻石和郑州华晶等公司。这些企业都建在河南。目前,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的供应趋于集聚状态,全球生产主要集中于河南省;我国已经是超硬材料制造大国,正快速成为超硬材料的制造强国。
三、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一)国家和地方持续支持超硬材料的产业发展
河南省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的“超硬材料区域特色国家高技术产业链”基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与超硬材料有关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即规划提出:在装备制造工业领域,在重大装备和基础部件研发的基础上,扶持精密高档磨料磨具、精密复杂刀具及其他加工辅具的开发,进行高精度超硬材料组合切割砂轮及大直径切割砂轮的研究,大力开发“聚晶立方氮化硼、高精密立方氮化硼陶瓷磨具、树脂磨具,高精密珩磨、抛光材料,大颗粒单晶金刚石、纳米金刚石等关键技术”。前不久,河南省再出重拳,做实做细“链长制”,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亲自担任链长,谋划打造超硬材料千亿级支柱产业链,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推进国家级超硬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建工作,提升定价权和话语权,以有力推动超硬材料产业由大变强,向高精尖的发展。
为了引进省外优质资源和创新要素,郑州市大力引进域外重点高校和研究院(所),支持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例如,郑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三方合作,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郑州研究院,推行“一院+一平台公司+一园区+多项目子公司(1+1+1+N)”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围绕金刚石智能抛光和监测、高压物理、珠宝钻石等相关领域进行研发;郑州市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通过创新机制推动超硬材料产业从材料到功能器件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产业新生态。
目前,河南省的郑州、许昌、商丘、南阳、焦作等地市都建立了超硬材料产业园(科技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洛阳、三门峡、信阳等地市也大力推动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给予了优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各级政府积极给予政策性支持和辅助,进一步促进了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为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特色化、规模化、多元化、集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超硬材料产业的企业数量众多且目前仍在不断扩员、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