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是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 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县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年度,全局上下扎实开展了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并迅速掀起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精神的热潮。通过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局在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展现了新作为、实现了新突破。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坚守初心使命,筑牢民生兜底保障防线
基本民生保障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本局始终将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一)救助体系更趋完善,精准度持续提升。 本局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根本遵循,着力推动社会救助从 “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一是 优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依托省级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与医保、人社、教育等部门的数据比对与信息协同,动态更新监测对象信息库,力求做到对困难群众的精准画像与即时响应。全年通过数据 预警 识别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的困难群众超过 600 人,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 保障资金发放精准高效。全年累计为全县在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及困难残疾人等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约 2 . 5 亿元,确保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到户到人。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专项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近 500 万元,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三是 创新救助服务模式。持续深化 “低补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全年赔付金额超 500 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压力。同时,全面落实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优化服务流程,全年受理各类救助咨询、求助热线近 800 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保持在 100 %,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专项治理走深走实,资金监管更加严格。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本局将社会救助领域和公益慈善领域的资金监管与使用作为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年初即成立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在社会救助领域,通过 “线上数据筛查+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复核,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坚决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确保救助资源公平公正。全年共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 120 余人,新增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近 200 人,真正做到了 “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在公益慈善领域,组织全县 20 余家公益社会组织和 4 家慈善组织开展全面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捐赠款物管理使用、信息公开透明度等环节,并邀请审计、财政等部门进行联合督导,推动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提升社会公信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民生资金负责,更是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民政业务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体现。
二、聚焦 “一老一小”,优化全周期服务供给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儿童优先发展,是新时代民政工作的重要课题。本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持续构建优质均衡的 “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本局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关于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论述,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核心,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 政策支撑更加有力。在年初出台《 ** 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考核细则(试行)》和修订《 ** 县助餐点管理实施办法》的基础上,下半年进一步细化了考核标准和补助发放流程,通过正向激励引导运营方提升服务质量。全年向全县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近 5000 万元,惠及超过 6 万名老年人。 二是 基础设施布局持续优化。年初规划的 10 个社区助餐点、 15 个互助养老睦邻点已于第三季度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有效扩大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 1 个基层适老化生活体验中心也于 10 月份正式揭牌,为全县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提供了样板和指导。高质量推进 “焕新”行动,全年完成超过 500 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三是 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全年完成超过 1 . 2 万名老年人的能力与服务需求评估,为近 200 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分类探访关爱服务,全县接受居家上门服务的老年人累计达 70 万人次。持续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技能认定与培训,全年共培训 150 余人次,为养老服务行业注入了更多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