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县委党校见面交流。在座的各位都是我们*县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今天,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安排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堂党课,这既是培训的要求,更是一次与同志们的交心谈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新征程上校准航向、奋楫争先,成长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优秀年轻干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借此机会,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历和思考,与大家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品格,在“两个维护”中铸就政治之魂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融入血脉、铸入灵魂的政治基因。我们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用忠诚书写的恢宏史诗。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对党忠诚,必须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政治上的坚定、对党绝对忠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政治上不过硬、不忠诚,能力越强,位置越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大家必须把对党忠诚作为修身立业的第一品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第一,忠诚要体现于理论上的清醒。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信念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一些干部之所以在重大考验面前摇摆不定,甚至走上歧途,根本原因就是理论根基不牢,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大家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满足于读了几本书、记了几条笔记,而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真正搞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第二,忠诚要体现于行动上的坚决。 衡量一名干部是否对党忠诚,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看他是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忠诚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县“建设绿色工业强县、打造生态康养福地”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部署了“三大行动、五大工程”。这是县委立足*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党忠诚,就意味着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坚决贯彻落实好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无论是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建设,还是加快*农文旅融合示范带的打造;无论是在乡村振兴的一线冲锋陷阵,还是在民生服务的窗口默默奉献,都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搞选择性执行、象征性落实,更不能当“两面人”、做“两面派”,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忠诚要体现于纪律上的敬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纪律和规矩是高压线,也是护身符,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爱护。对党忠诚,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自觉坚持“四个服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立场特别坚定,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作斗争。要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有些年轻干部,觉得纪律是软约束,只要不贪不腐就万事大吉,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条条都是铁律,一旦触碰,必然受到严惩。希望同志们从入职之初就系好第一粒“风纪扣”,把遵规守纪刻在心上,让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