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关于做好全市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回头看”整改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聚焦三届区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组对我局开展专项巡察“回头看”反馈的问题清单,我紧紧围绕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开展理论学习研讨,进行了谈心谈话,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对照要求围绕4个方面突出问题,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精准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责任落实方面。在将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政治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一是政治站位有时不够高。虽然能够认识到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但在思想深处,有时未能完全站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分管领域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粮食产量、库存数量等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于如何通过粮食工作服务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应对复杂国际形势的思考和谋划不够深入。二是责任传导上存在衰减。在向分管科室和下属单位传达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时,有时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转发,对政策背后深层次的政治考量和战略意图解读不够、阐释不透,导致压力传导层层递减,一些干部职工对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停留在口头上,未能完全转化为行动自觉。
(二)粮食政策执行方面。对照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粮食生产、储备、购销、加工、流通的全链条执行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生产环节政策激励效能有待提升。尽管我区2025年预计能够完成粮食播种面积XX万亩、产量XX万吨的目标任务,但在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落实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的精准扶持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还不够到位,部分惠农补贴政策的激励效果未能最大化发挥。二是储备环节管理精细化不足。对标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在推动储备库智能化升级、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方面,步伐还不够快。对部分老旧仓储设施的改造升级计划,存在论证多、推动慢的问题,未能完全根除安全隐患。三是购销流通环节应对市场变化的前瞻性不强。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时,主要依赖上级统一部署,对市场化收购的引导和风险研判不足,未能有效建立起多元化的购销渠道,以更好地服务种粮农民和保障市场供应稳定。
(三)监管职责履行方面。聚焦涉粮领域监管职责,对关键环节的监督仍存在短板和漏洞。一是库存监管存在盲区。虽然定期组织库存检查,但多以常规性、时点性检查为主,“四不两直”式的突击检查和交叉检查开展得较少。对承储企业的日常监管,有时过于依赖企业上报的数据,对库存的真实数量、质量状态的穿透式监管能力有待加强,未能完全杜绝潜在的监管漏洞。根据国家要求,我区成品粮油储备虽能满足中心城区15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但对储备品种动态优化、应急网点布局合理性的评估和调整不够及时。二是质量安全监管不够深入。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重点多放在原粮入库和成品粮出库环节的检验,对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投入不足。未能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粮食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追溯和风险点分析。三是资金使用监督不够严格。在涉粮补贴、储备粮油贷款利息费用等专项资金的监管上,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对资金拨付后的使用效益跟踪问效不够,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跑冒滴漏”风险,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率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作风与廉洁建设方面。在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粮食领域形成令行禁止的政治生态方面,个人发挥的表率作用和监督作用有待加强。一是“严”的氛围营造不够浓厚。作为分管领导,有时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分管领域干部职工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多以提醒谈话为主,批评教育的“辣味”不足,未能真正起到红脸出汗、警示震慑的效果。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上,压力传导还不够到位。二是制度执行的刚性不强。虽然近年来我局也建立完善了17项相关制度,但在推动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方面做得还不够。对自己分管领域内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够经常,对一些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未能第一时间发现和纠正,客观上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未能彻底堵塞粮食购储销等环节的风险漏洞。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深刻反思,我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根源在于理论武装不够扎实。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不够系统深入、融会贯通。满足于学过、知道,但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存在差距,没能时时处处用新思想新理论来检视工作、指导实践,导致在看待和处理具体业务问题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够强,未能始终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思考问题。
(二)症结在于担当精神有所弱化。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消减。面对粮食领域一些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有时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习惯于按照老办法、旧路径推进工作,缺乏打破常规、创新突破的勇气和决心。在推动监管责任落实上,有时顾虑到部门间协调的难度和触及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动真碰硬的决心不够坚定。
(三)关键因素在于制度执行和监督存在短板。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但在制度执行的韧劲上有所欠缺。总认为制度定了,关键在下面执行,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监督检查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同时,习惯于运用传统手段进行管理和监督,对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的探索和应用不足,导致监管工作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针对以上查摆出的问题和深刻剖析的原因,我将以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新起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头原原本本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建立健全分管领域政治理论学习长效机制,每季度至少主持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将业务工作与政治要求紧密结合,引导分管领域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聚焦问题整改,狠抓政策落实。一是以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牵头制定详细的“全链条”整改方案,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所有问题在规定时限内整改到位、见底清零。二是在2026年第一季度前,牵头完成对我区区级储备粮库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可行性研究并推动立项,实现库存数量、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控。三是深入田间地头和粮食企业开展调研,精准掌握第一手情况,优化涉粮政策供给,确保各项惠农利企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全力破解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难题。
(三)履行监管职责,堵塞风险漏洞。一是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四不两直”和部门联合交叉检查机制,并积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储备粮库存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专项审计,确保监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二是加快推进“智慧粮库”和粮食流通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三是牵头对所有涉粮专项资金开展一次全面的绩效评价,完善资金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坚决防止贪腐问题发生。
(四)严明纪律规矩,涵养政治生态。一是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敢于较真碰硬,对分管领域干部职工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坚决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二是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和工作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是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促改、以巡促治,着力营造风清气正、令行禁止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把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区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上是我的对照检查发言,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