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畜产品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做大做强有机特色产业”,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牛羊作为甘肃省六大特色农业产业,是特色产业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全省推动乡村振兴以及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优势行业。平凉市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注重发挥“甘味·平凉红牛”品牌优势,扎实推进平凉红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20XX年,平凉红牛品牌及产品荣获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畜牧类100强、20XX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传播奖”等奖项,品牌价值达XX亿元。
为推动我县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结合平时下乡和抽挤时间到周边县区肉牛饲养基地、企业、交易市场等地调研情况,掌握了解牛产业发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提供思路启迪。
一、全县牛产业发展现状
XX县位于甘肃东部,平均海拔1700米,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67万亩,辖24 个乡镇、14个社区、333个行政村,20XX年末总人口46.98万人,常住人口35.1万人。XX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畜牧产业历史悠久,自古就“沃野千里,水草丰美,宜产牧”。
近年来,我们抢抓全省打造以平庆为核心的百万头高品质特色红牛产业带机遇,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布局形成“南果北牛中部菜”产业发展布局,并将以特色品牌“平凉红牛”为代表的牛产业列入全县六大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充分发挥“科技、政策、金融”三大杠杆作用,深入实施基地固链、饲草保链、良繁稳链、循环延链、转化补链、流通强链“六大工程”,全力推进扩量提质创牌增效,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养、加、贸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30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平凉红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牛产业已成为XX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区域布局优,产业规模大。优化“南果北牛”产业布局,扶持培育养殖重点乡镇1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村65个。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创建万头养牛乡镇5个、千头养牛示范村75个、百头以上养牛专业合作社(规模场)60个、十头以上养牛大户1360户,带动养牛农户3.2万户,建成规模化养牛企业(小区)152个、标准化暖棚1.2万座,全县牛饲养量18.7万头、出栏7.5万头。
二是链条延伸广,综合效益好。聚焦“前端抓饲草保障、中端抓扩繁增量、后端抓屠宰加工”,按照“奖大补小扶弱”的原则,出台扶持平凉红牛发展24条等一揽子政策,近5年累计落实补助建棚、良种补贴等项目扶持资金XX亿元,推动平凉红牛产业链贯通上下游、链接前后端、覆盖大中小,全产业链综合产值XX亿元,人均养牛纯收入XX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
三是主体培育快,利益联结紧。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归雁工程”,研究制定企业主体培育计划,组建成立XX县平凉红牛科技支撑专家工作站,招引培育链主企业5家,全县有152家涉牛企业(合作社)、6家有机肥加工企业、4家饲草加工企业,与群众开展契约式、股权式合作,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显著提升了农户生产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