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与农民协同增收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与农民协同增收的调研报告-文库集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集体与农民协同增收的调研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近年来,潍坊市农村生产力充分发展,农业农村发展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而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耕地“细碎化”问题弊端逐步显现[1],同时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流失等多重客观因素相互影响,与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束缚和制约了农村生产力向更高层次发展[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增收办法不多、路径不宽等问题普遍存在,亟须将“沉睡”的村集体资产进行盘活经营,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1.实践路径:乡村经营转型的机制探索

1.1公司化农地经营体系构建

一是组建村级农地公司。由村集体主导,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基础,创新设立农地经营公司,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担任法人代表,聘请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或管理经验丰富的生产大户作为职业经理人进行运营,引导群众将土地流转到村级公司,促进耕地成方连片,实现“小田变大田”,由村级公司组织农业生产,集体股权比例不低于50%,确保将土地经营权掌握在集体手里,持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二是创办镇级农业服务公司。引导试点镇(街道)采取“镇级全资控股”“镇社村联合”“镇级引导、多村联建”等多种形式,组建集体控股的农业服务公司,负责对接市场、开拓资源,指导村级公司科学开展土地流转,并提供全链条农业生产服务。

三是镇村两级协调联动。镇级公司坚持高度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方向,通过开展“模拟流转”,采取地块置换等方式,推动实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镇级公司依托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企业,创新搭建农机联盟,与村农地经营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粮食生产提供一站式机械化服务。

1.2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构建

一是要根本性保障农业安全和集体增收。通过市场化手段,逐步将村民过去流转到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土地集中到村级公司,有效规避撂荒土地、欠付租金等损害农业安全、农民利益的问题,保证村集体收入稳定、可持续,由过去种植大户挣钱转变为现在村集体增收。

二是要多元化拓宽群众致富渠道。村级公司对参股农户实行“保底+分红”的分配机制,村集体根据扣除公共事业支出后村级公司结余情况,对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村民进行再分红,让村民坐享“土地租金+分红”两部分收入。同时,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级公司运营后,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又可通过劳务获得工资性收入,实现了集体增收、村民共富。

三是要全方位规避市场经营风险。镇级公司通过统一市场标准、统一收售价格、统一对接客户、统一服务监管的管理模式,指导推动村级农地经营公司实现订单化、标准化生产,解决广大村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无法找到合适销路的问题[3]。同时,在实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推进向种植收入保险转变,实现由“保成本”变为“保收入”,增强了粮食作物抵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

2.践行原则:乡村经营模式变革的四项基本遵循

2.1根本: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大力发展以智能装备为代表的农机装备技术,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积极推行社会化服务。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生产力基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