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生态环境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与突出短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与整改措施,动员全市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冲刺年度目标,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奠定坚实基础。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挑战,深刻认识污染防治攻坚的极端重要性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工作成效:今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30.3微克/立方米,刷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优水平,同比改善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6.5%,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水环境方面,国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0%,省考断面优Ⅲ比例更是高达96.1%,均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特别是*湖治理取得标志性突破,*水域总磷浓度为0.055mg/L,同比改善11.3%,改善幅度在环湖城市中位居前列;“两湖”水质也实现大幅提升,总磷浓度同比分别改善43.7%和14.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污染防治攻坚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压力巨大。当前取得的成果,相当一部分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成果尚不稳定、基础尚不牢固。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恢复和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存在反弹风险,空气质量改善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臭氧污染问题在夏秋季日益凸显,守住来之不易的“蓝天白云”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二是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艰巨。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部分问题整改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深水区,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大、周期长。同时,群众身边的“房前屋后”环境问题,如餐饮油烟、施工扬尘、黑臭水体等,依然是信访投诉的焦点,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点领域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新一轮*湖综合治理、“危污乱散低”企业综合整治等专项行动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任何一丝一毫的松懈,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全市上下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各项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细。
二、聚焦关键领域,以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精准施策、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