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镇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刚才,会议已经传达了*市相关会议的重要指示精神,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工作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更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这项工作看似事关一家一户的“小事”,实则牵动着社风民风的“大事”,影响着基层治理的“要事”。我们必须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深层次来把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果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陈规陋习依然盛行,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还在蔓延,那么乡村振兴的成色就会大打折扣。推动移风易俗,就是要从思想观念上为乡村振兴清障铺路,破除阻碍农村发展的旧俗陋习,培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正气,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乡村振兴最厚重的底色和最强大的软实力。

其次,这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 基层治理的根基在群众,难点也在群众。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容易引发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风险点。*市委明确指出,要深挖思想根源,切实找准移风易俗改革的薄弱症结。我们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神经末梢”,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使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更加坚实、更具韧性。

最后,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广大群众对破除陈规陋习、减轻人情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一些地区的调研数据,一场不合时宜的丧事,能让一个普通家庭数年的积蓄化为乌有;一次超出承受能力的婚礼,能让一对新人背上沉重的债务。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期盼改变。我们推动移风易俗,正是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把群众从沉重的人情枷锁和面子文化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孝敬老人、培养子女上,这本身就是最直接、最生动的民生福祉。全镇上下,尤其是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必须深刻领悟这项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正视工作成效,精准聚焦当前存在的短板与深层次问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