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 “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 等根本性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搞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行为明确列为违反政治纪律并从重处分,彰显了党中央纠治政绩观偏差的坚定决心。今天,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党课学习,就是要深入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切实把正确政绩观贯穿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一、要深刻把握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时代价值
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根本标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
(一)这是践行 “两个维护” 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 党性坚强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偏航,而践行正确政绩观正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从河北正定提出 “工作必须服从大局”,到福建倡导 “滴水穿石” 精神,从浙江强调 “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到上海要求 “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树立了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标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只有把政绩观校准到总书记重要论述上来,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二)这是践行根本宗旨的核心体现。 我们党把 “人民” 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强调:“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从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到共同富裕稳步推进,这些实打实的政绩,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反观一些地方出现的 “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本质上是背离人民立场的政绩观错位。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创造出群众认可的真政绩。
(三)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主题,这对政绩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 “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实践证明,那些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效益,却会留下长期隐患。从长江大保护摒弃 “先污染后治理” 老路,到各地产业升级拒绝 “低水平重复建设”,践行正确政绩观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