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有机会和全县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面对面交流,我倍感亲切。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而在座的每一位教职工,正是这块基石的砌筑者。刚才教育局的同志介绍了我县教育发展的近况,有成绩更有期盼。结合中央部署和全县教育实际,我以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为主题,与大家作一次深入探讨,既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县教育“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有机衔接的思想动员。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 “三观”建设的教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明确要求,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这一重要论述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思想方向。对我们县域教育系统而言, “三观”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行为准则,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紧密相连。
(一)权力观,回答 “教育权力为谁用”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教育领域的权力,从来不是个人私器,而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校长手中的办学自主权,是为了让学校办出特色、育出人才;教师手中的教学管理权,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得到成长;招生、采购、职称评定等岗位权力,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XX亿元,新建改建学校XX所,新增学位XX个,推动49所公办中小学全部完成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这些投入赋予我们的,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权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把学籍审批权当作人情交换,把教辅采购权当作谋利工具,把评优评先权当作私人恩惠,就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背叛,必然会受到纪律严惩。
(二)政绩观,明确 “教育政绩为谁树”的核心导向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育人之道,首重真业绩。教育的政绩,从来不是短期的升学率排名,不是华丽的硬件设施攀比,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轨迹,是教师专业提升的职业收获,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教育满意度。
“十四五”期间,我县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提升,XX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大幅增长;培育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XX名,建成名教师工作室XX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的生动体现。但我们必须警惕“唯分数论”的政绩误区,坚决反对为了短期排名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应付检查搞形象工程等错误做法,真正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三)事业观,践行 “教育事业为谁干”的初心使命
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教育事业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关乎县域发展的根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既是教书育人的职业选择,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担当。
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年)》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打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等八大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县域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事业就是要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让教育真正成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二、锚定发展坐标,在教育实践中践行 “三观”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 “三观”,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中。要紧密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把“三观”要求融入政策执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全过程,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 “三观”建设的保障基础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既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直接体现,也是支持教育工作者践行 “三观”的坚强后盾。“十四五”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投入真金白银。 累计投入 XX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实施中学改扩建、XX实验幼儿园新建等重点项目,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项目让农村学生也能走进智慧课堂,用4.2万农村娃受益的免费午餐诠释教育温度,我们也建成了XX个农村学校周转房项目,解决了XX名乡村教师的住宿问题,让大家安心从教。
二是政策精准发力。 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级以上骨干教师 XX名,县级学科带头人XX名,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建设格局。
三是改革上持续深化。 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组建 XX个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扎实推进“双减”落实落细,建设XX个课后服务特色社团,惠及学生XX万人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成县域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程XX节,让教育公平看得见、摸得着。
(二)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找准 “三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 “三观”的最佳检验。当前,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更加明显。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关切,破解发展难题,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