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县应安委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反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召开县应安委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反思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反思“6·16”重大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对全县烟花爆竹行业乃至所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检视、再动员、再部署。刚才,会议听取了“6·16”事故的相关情况汇报,几个乡镇和县直单位作了深刻的反思发言,相关县领导也对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视惨痛教训,以刻骨铭心之痛,敲响安全生产的警钟

今年6月16日上午8时23分,我县*镇*烟花有限责任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9名同胞不幸遇难,26人受伤住院的惨痛后果。这是我县近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血的教训极其深刻,令人痛心疾首、寝食难安。事故的发生,给遇难者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伤痛,让一个个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给受伤的群众带来了身心的严重创伤;也给我们*县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我们给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面对这起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回避,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推脱。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起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麻痹松懈;是一声警钟,敲响了我们在安全监管上的严重漏洞;更是一剂苦药,揭示了我们在责任落实上的巨大差距。事故暴露出我们一些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坚持得不够,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存在严重缺失。它反映出我县烟花爆竹这个传统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依然存在着管理粗放、积弊甚深、隐患丛生的严峻现实。它也警示我们,全县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我们有半点侥幸和丝毫懈怠。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这血的教训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举一反三,把别人的事故当作自己的事故来对待,把今天的会议当作安全生产的“遵义会议”来对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彻底扭转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被动局面。如果今天我们还不能被这血淋淋的现实所警醒,还不能从这惨痛的教训中猛醒过来,那么我们就无法告慰逝去的生命,无法面对受伤的群众,更无法向全县68万人民交代!

二、深挖问题根源,以刮骨疗毒之勇,破除麻痹思想的顽疾

事故的发生,根子在于思想上的“总开关”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从思想、制度、管理、责任等层面,把脉问诊、深挖根源,彻底清除安全生产领域的顽瘴痼疾。

(一)思想认识的“防火墙”存在严重漏洞。 一些同志的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必须守住的“底线”。具体表现在“三个淡化”:一是重发展、轻安全的观念根深蒂固,政绩观出现偏差。在一些干部眼中,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税收增长是看得见的“硬指标”,而安全生产则是看不见的“软任务”,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导致安全生产在决策部署和资源投入上被边缘化。二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侥幸心理普遍存在。总觉得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离自己很远,别人的事故永远是别人的故事。思想上麻痹松懈,工作上得过且过,检查走马观花,整改避重就轻,总希望靠运气躲过风险,而不是靠制度和责任防范风险。三是长期作战的厌战情绪有所滋生。安全生产工作抓了一轮又一轮,会议开了一个又一个,文件发了一摞又一摞,一些同志产生了“疲劳感”,认为该做的都做了,该查的也查了,工作陷入了惯性,缺乏了应有的警觉性和敏锐性。正是这种思想上的“温水煮青蛙”,让风险隐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滋生蔓延,最终酿成大祸。

(二)行业监管的“工具箱”存在明显短板。 烟花爆竹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典型的高危行业。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监管,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从“6·16”事故来看,我们的监管方式和手段还远远跟不上安全发展的要求。一是行业积弊整治不彻底。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经营等乱象屡禁不止,一些企业主为了规避风险、转嫁责任,将危险工序层层分包,导致安全管理链条断裂,责任主体虚化。超范围、超药量、超定员生产和随意改变工房用途的“三超一改”问题,如同潜伏的“火山”,随时可能爆发。二是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部分企业厂房设计不符合国家标准,安全距离不足,防爆、防静电等关键设施缺失或老化失效。例如,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工(库)房设计必须符合《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标准》,防爆墙强度必须达标,但在实际检查中,这些硬性规定往往被人情、关系所软化,没有得到刚性执行。三是现场管理混乱无序。药品转运、药物混合、机械装药等关键环节,操作规程形同虚设,工人安全培训走过场,凭经验、凭胆量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严重梗阻。

(三)执法检查的“牙齿”没有真正长出来。 安全生产监管,如果只是“毛毛雨”,而没有“倾盆雨”,就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我们的监管执法存在“宽松软”的问题。一是检查多、执法少。习惯于发通知、听汇报、看台账,满足于一般性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多以口头警告、下发整改通知书了事,真正运用查封、扣押、停产、吊销证照等强制手段,以及实施顶格罚款、移送司法等严厉措施的案例不多。这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执法方式,让违法企业感觉不到切肤之痛,违法成本远远低于违法收益。二是“回头看”严重缺失。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往往只满足于企业提交了整改报告,而缺乏对整改效果的跟踪核查和闭环管理。一些企业“打太极”“躲猫猫”,检查时停产,检查后复工,隐患依然是隐患。正如我们在一些非烟花爆竹领域的检查中也发现,有的公共场所灭火器缺失,有的消防栓关闭,下了整改通知,但后续是否真正整改到位、是否会反弹,我们盯得还不够紧。三是专业能力不足。面对越来越专业化、隐蔽化的安全风险,我们的一些监管干部知识结构老化,专业能力不强,看不出问题、查不出隐患,难以对企业形成有效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压力。

三、聚焦重点关键,以铁腕治安全之策,打赢安全生产的硬仗

同志们,血的教训不能白流。我们必须化悲痛为力量,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严厉的措施,全面打响一场安全生产的翻身仗、攻坚战。

(一)全面深化烟花爆竹行业“刮骨疗毒”式专项整治。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以“6·16”事故为镜鉴,对全县所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开展一场彻底的、不留死角的专项整治行动。这次整治不是“毛毛雨”,而是“暴风骤雨”。一要标准再提高,门槛再抬升。要严格对照《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标准》等最新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聘请国内顶尖专家,对全县每一家企业,从厂区布局、工房设计、安全距离、防爆设施、消防系统、用电安全、防静电措施等所有环节,进行“过筛子”式的技术会诊。凡是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绝不含糊、绝不通融。二要排查再彻底,整治再深入。要聚焦分包转包、超量储存、违规操作等顽瘴痼疾,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县应急、公安、市监等部门要组建联合执法组,深入工房车间、仓库库区,查台账更要查现场,听汇报更要问员工。对排查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隐患,都要建立清单、明确责任、限期整改、挂账销号。三要验收再严格,退出再坚决。整治完成后,要组织最权威的专家团队,进行逐一验收。验收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绝对安全”。凡是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依法依规实施关停,该吊销证照的坚决吊销,该清退的坚决清退,绝不允许任何一家带病生产的企业蒙混过关。我们要通过这次整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县烟花爆竹产业的浴火重生。这项工作,必须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全面铺开其他重点行业领域“举一反三”式安全大检查。 安全生产风险绝不仅限于烟花爆竹行业。我们必须深刻吸取教训,将排查整治工作延伸到全县所有行业、所有领域。一要聚焦重点领域。要紧盯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城镇燃气、消防安全、校园安全、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要加大消防安全检查力度,严查消防设施配备不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锁闭等问题,确保生命通道绝对畅通。二要突出关键环节。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培训教育、应急预案演练、风险隐患自查自改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检查。要督促企业真正把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基础管理、应急救援“四到位”的要求落到实处。三要创新检查方式。要大力推行“四不两直”的暗查暗访模式,多杀“回马枪”,多搞“夜间查”,让检查回归本源,让问题无处遁形。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曝光台制度,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单位,要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形成强大舆论压力。

(三)全面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长牙带电”式威慑。 慈不掌兵,义不理财。安全监管,必须心要硬、手要狠。一要坚持“零容忍”执法。对安全生产领域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必须露头就打、重拳出击。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对违法企业该停的坚决停、该关的坚决关、该罚的坚决罚,要罚到其倾家荡产,罚到其不敢再犯。二要强化行刑衔接。公安、检察、法院、应急管理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域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要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判,让以身试法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要通过查处一批、震慑一片,在全社会树立起“安全生产是高压线,触碰不得”的鲜明导向。三要实施联合惩戒。要将安全生产违法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在项目审批、用地供应、证券融资、银行贷款、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四、压实各方责任,以履职尽责之效,筑牢安全发展的防线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打赢这场硬仗,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责任体系。

(一)要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责任。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本地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其他班子成员要对自己分管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起直接领导责任,不能当“甩手掌柜”,认为安全生产只是分管领导和应急部门的事。今后,哪个地方、哪个行业出了问题,我们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更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要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县应急管理局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敢于较真碰硬,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部”和“督战队”。县鞭炮烟花产业服务中心、公安、市监、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不能有丝毫推诿和懈怠。要厘清职责边界,消除监管盲区,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要压紧压实乡镇(街道)属地责任。 乡镇(街道)是安全监管的“最后一公里”,处在第一线,承担着最基础、最具体的监管任务。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常态化巡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小作坊、小门店、小场所等监管末梢的监督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要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实际控制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必须督促所有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必须依法保障安全投入,确保安全设施设备更新换代;必须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杜绝“三违”行为;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罔顾员工生命、拒不履行主体责任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依规让其退出市场。

同志们,生命的代价无比沉重,安全生产的警钟必须长鸣。让我们深刻汲取“6·16”事故的惨痛教训,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过硬作风,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