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市自然资源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文库集
市自然资源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坚持“人民登记为人民”的政治底色,将作风建设贯穿不动产登记改革全过程,通过织密服务网络、深化数字赋能、统一标准体系、筑牢廉洁防线,推动登记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放心办”跨越。全市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量达19万余笔,服务群众35.4万人次,高频登记业务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以内。“不对应审核”“在线电子委托见证”等改革举措被列入省级营商环境改革清单,港城不动产登记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擦亮了“云证达”服务品牌。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织密全域服务网络,让便民半径缩至 “家门口”。 打破传统大厅服务模式,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目标,构建“全域覆盖、城乡贯通、跨域协同”的服务网络,把登记窗口搬到群众“家门口”。一是“一主五副多点”布局,破解“办事远”难题。紧扣城区功能定位与乡村需求差异,以主城区智慧登记大厅为核心,联动连云、海州等5个分中心,辐射金融机构、中介公司、开发企业等便民服务网点,形成“一主五副多点”的服务矩阵。在海州老城设历史遗留问题专窗,累计破解“登记难”积案300余件,为老旧小区居民解决产权悬而未决的难题;在核心商圈优化“不动产+金融”服务站,日均办理抵押登记90余笔,实现企业融资当场申请、当日办结;在开发区设立批量登记窗口,年均服务工业用地登记超300笔,为企业落地提速。目前,全市231家金融机构、152家中介公司、385家开发企业成为“一窗办事”代办点,全面构建起“不动产登记服务+市场主体”的联动体系。二是“跨部门协同”破界,消除“多头跑”壁垒。针对群众办理继承、婚姻析产等业务“跑多窗、交多份材料”的痛点,以数据共享破壁垒,打造“不动产+ N”协同服务模式。在“不动产+公证”联动中,全市5个核心登记网点设立公证专窗,3家公证处同步开设登记服务点,群众办理继承业务仅需提交1次材料,系统自动核验公证与登记数据,累计办理业务8127件,为群众节省公证费用3600万元;在“不动产+婚姻登记”联办中,海州区婚姻登记处实现领证即办产权变更,通过人脸识别核验婚姻与产权信息,半小时内完成预审,半年服务200余对夫妻,真正实现“从红本本到红本本”的无缝衔接。三是“基层阵地”下沉,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登记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联合市委组织部在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红色服务站”,集成8类高频业务办理功能,通过“材料扫描上传+跨区域审核+送证上门”闭环,累计办理业务已逾万笔;在67个乡镇自然资源所设涉农登记窗口,办理宅基地转移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2025年纳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后,涉农业务时效提升60%,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产权根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