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结合分管的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谈一些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示,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刚才,李 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著作精神、指导推动当前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一、 坚持深 学真悟,从“国之大者”高度认识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生态是永续发展的基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我深刻认识到,抓好城乡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是 践行 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关系发展全局的“国之大者”。
第一,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深刻阐明了规划在城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过去,我们有些地方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出现了一些“拉链路”“半拉子工程”。这警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法律权威。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发建设,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努力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城市。
第二,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发展之路 。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XX 县生态环境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达到 XX %,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发展优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 XX 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城乡环境污染等现实压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 践行 “两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明确了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建设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深刻反思,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是否存在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温度”的现象?老旧小区改造是否充分征求了居民意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否方便群众生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细枝末节”是否得到了足够重视?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城市的品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来,努力建设一座有温度、有品位、宜 居宜业 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