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汇编(8篇)

“XX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汇编(8篇)-文库集
“XX市确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目标3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材料汇编(8篇)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目录

1.

2.

3.

4.

5.

6.

7.

8.

推动聚焦高质量主题的内涵式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习近平同志在XX工作期间确立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对于XX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在一致,对于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XX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根本属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其次,XX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突出强调“人的现代化”,实际上无论是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还是文化、教育、科技的现代化,抑或是居住方式、环境、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再次,XX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强调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加强国际联系、融合,达到现代化基础上的高度国际开放性。

30年前,习近平同志对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设定城市目标“大”“洋”“紧”“近”四种模糊认识的纠正和澄清,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对照学习。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是聚焦高质量主题的内涵式发展,而不是贪大求全的发展、以洋为尊的发展、一叶障目的发展、急功近利的发展。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部署。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和能级,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资源禀赋,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发展优势。习近平同志对XX作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安排,是立足XX实际的,譬如人文、资源、港口、华侨、近台、特殊政策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同时又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是定位“在发展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国际化”。我们要把现代化人民城市真正建设好,把我们的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推进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努力奋斗

19XX年,习近平同志代表XX市委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的奋斗目标,将一城一域的发展与全国、亚洲乃至世界联系起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为人先的气魄胆识,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作出积极探索。

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丰富“现代化国际城市”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从人口规模实际出发,强调城市不仅是规模生产的经济场所,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社会共治共享的人文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逻辑,必将成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范式。

二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引擎,实现“科技”与“民生”同频共振。新质生产力通过原创性与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深层变革与全面升级,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体现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丰富的实践。

三是以“韧性安全”为坚实基础,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韧性”作为建设人民城市的核心目标之一,涵盖从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社会动员能力到形成产业多元化结构等各个方面,XX应当走在前列,探索总结系统性的“解题思路”。

四是以“文化自信”为精神根脉,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展示窗口。现代化人民城市必然是一个拥有强大文化内核的城市,是市民“可阅读、可漫步、可沉浸”的精神家园,更是世界感知中华文明“可亲近、可理解、可共鸣”的生动窗口。

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理论内涵的先声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