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决定召开这次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调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集中攻坚行动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下一阶段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自全市启动集中攻坚行动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作为,取得了值得肯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在,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涉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容不得半点松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开展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党中央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应对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政治部署。全市集中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周密部署,推动“两个覆盖”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从面上看,覆盖广度得到有效拓展。 通过运用大数据比对、网格员摸排、行业部门联查等多种方式,我们对全市新兴领域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底数进行了一轮“过筛子”式的梳理,基本摸清了家底。特别是在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成效尤为显著。例如,有的区县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推动重点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从62.7%提升至72.89%,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有的开发区,通过集中组建,一次性就新建了数十个非公企业独立党支部,将重点非公企业的单独组建率提升至100%。这些数据表明,只要方法得当、力度到位,“两个覆盖”工作完全可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从点上看,党建质量呈现提升态势。 各地在推进“有形覆盖”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覆盖”的路径。一批示范点、样板间正在不断涌现。在一些产业园区,通过打造“红色引擎”党建品牌,实施“五红聚力”行动,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些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开发区,党组织和党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的“主力军”,真正做到了“角色不可替代、作用不可缺少”,彻底改变了过去党建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的“两张皮”现象。这些生动实践,为我们全面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从线上看,联动机制日益完善。 我们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同作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研、组织联合培训等方式,各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紧密,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这种联动机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工作合力,为“两个覆盖”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举措。 新兴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观念最活跃、利益诉求最多元的领域。如果党的组织和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覆盖到这些领域,党的执政根基就可能被侵蚀、被削弱。把这部分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 第二,这是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时期。新兴领域往往代表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方向,是创新最密集、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极。事实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党组织能够发挥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引领方向的独特作用。浙江某园区企业,通过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开展技术革新,为企业直接带来超过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党建与发展“双向赋能”最直接的体现。 第三,这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 随着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的兴起,数以万计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经深度融入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他们工作流动性大、组织归属感弱、权益保障面临新问题。只有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他们中间,建立起联系和服务他们的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温度。
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推进“两个覆盖”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精准把握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直面挑战。从前一阶段的调度和督导情况看,当前我市“两个覆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这些正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集中火力攻坚的主攻方向。 一是底数摸排仍然存在“盲区”。 虽然我们进行了一轮集中摸排,但“水下”情况依然复杂。一些“僵尸”企业、空壳社会组织尚未完全出清;一些楼宇、商圈、市场内的“小个专”底数还不够精准;大量灵活就业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身份核实难、组织关系转接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底数不清、家底不实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精准性。 二是组织覆盖存在“虚化”现象。 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挂牌、轻实效”的倾向。有的党组织“牌子”挂起来了,但活动开展不起来,甚至连基本的“三会一课”都不能保证;有的联合党支部覆盖企业过多,书记“小马拉大车”,精力不济,导致工作“虚化”“弱化”。“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距离“建一个、强一个”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三是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尚未根本破解。 在一些非公企业主看来,搞党建就是“增成本、添麻烦”,对党建工作抱有疑虑、支持不够。而部分派驻的党组织书记或党建指导员,不懂经营、不善管理,与企业决策层说不上话、插不上手,党建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之外,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导致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无从谈起。 四是保障激励机制存在“短板”。 党建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投入。目前,部分新兴领域党组织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活动阵地没有着落,开展工作捉襟见肘。同时,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他们政治上没待遇、经济上没补贴、工作上没奔头,导致“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困难;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努力不够的成分。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一个一个去研究,一项一项去破解,决不能视而不见、避重就轻。
三、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全面掀起集中攻坚的新高潮
做好下一步工作,必须坚决贯彻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问题短板,明确攻坚路径,以超常的决心和过硬的举措,推动“两个覆盖”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第一,要用“绣花功夫”深化动态摸排,筑牢精准覆盖的坚实基础。 数据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把精准摸排作为攻坚行动的“当头炮”和贯穿始终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巩固运用前期大数据比对的成果,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组织、政法、市场监管、税务、人社、民政、交通等部门要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交换企业注册、注销、纳税、社保缴纳等数据,实现对新兴领域市场主体的动态精准画像。要下沉力量,坚持“走到、问到、看到”,组织网格员、楼宇管家、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深入开发区、产业园、写字楼、商圈市场,对每一个主体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关键信息真实准确、不留死角。要建立一个动态更新、实时管理的“两个覆盖”工作信息平台,实现“一企一档”“一社一档”,将所有党员信息、组织信息、经营信息纳入统一管理,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第二,要用“分类施策”优化组建方式,拓展有效覆盖的深度广度。 扩大覆盖面,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施策、因地制宜。要突出重点区域,紧紧扭住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园区、大型商务楼宇这些企业和党员的集聚地,加大组建力度。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开发区党工委—园区综合党委—非公企业党组织”这样的三级组织架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要灵活组建方式,对于党员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坚持“应建尽建”,单独组建党支部;对于党员不足3人的,可以采取“行业联建”“区域统建”“楼宇合建”等方式建立联合党支部;对于暂时没有党员的企业,要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发展党员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孵化建立党组织。最终的目标,是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从“建起来”走向“强起来”,真正实现“建一个、强一个、活一个、优一个”。
第三,要用“培优建强”锻造骨干队伍,激活组织运行的核心动能。 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关键看书记。必须下大力气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这支“领头雁”队伍。要拓宽选人视野,坚持内选外派相结合。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企业出资人、经营管理层中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对于暂无合适人选的,要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干部,或从退休干部、社区工作者中选聘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要全面实施“双培工程”,即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为党组织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要加大培训力度,不仅要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务知识,更要组织他们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让他们成为既懂党务又懂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党建成效与党组织书记的评优评先、薪酬待遇、政治安排挂钩,让他们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确保他们“派得去、驻得下、干得好”。
第四,要用“深度融合”促进双向赋能,彰显组织存在的价值作用。 衡量“两个覆盖”成效的根本标准,是看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中是否发挥了实质性作用。必须彻底破除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顽疾,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要找准切入点,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广“企业家沙龙”“政企早餐会”等做法,定期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帮助他们解决融资、用工、审批等实际困难。要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在企业内部广泛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攻关突击队”,围绕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中心任务开展活动,让党员在关键岗位上挑大梁、显身手。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用党的先进思想和优良传统引领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让企业主和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党组织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是推动企业行稳致远的“红色引擎”,最终实现“党建强、企业兴”的双赢局面。
四、强化保障,压实责任,确保攻坚任务落地见效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集中攻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一要压实领导责任。 各级党委(党工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党委(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政法、统战、工信、商务、市场监管、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要建强工作专班。 市、区两级都要迅速组建由组织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集中办公,专职专责推进攻坚任务。要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督导等工作机制,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对策,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三要强化督导问效。 要将“两个覆盖”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市委组织部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要及时约谈、通报批评,必要时进行严肃问责。要通过严格的督导考核,传导压力、激发动力,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按时保质完成。
同志们,做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烈的担当精神、更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这场集中攻坚战,把全市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为奋力谱写*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