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

2025年度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文库集
2025年度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个人党性分析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根据 *县委组织部关于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深刻的党性分析和多样的实践教学,我的理论素养、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此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精神的“补钙”和思想的“洗礼”。在学习和反思中,我遵循“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先进典型、对照群众期盼,深入剖析自身在党性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现将个人党性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坚持参与集体学习和开展个人自学,但学习的系统性、深入性仍显不足。 一是 “钻”的劲头不足。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多数时候停留在通读文件、记录要点层面,缺乏深钻细研、究其本源的韧劲。满足于“学过了”“知道了”,对于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的理解不够透彻,未能完全做到融会贯通。作为乡镇党建办主任,在指导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时,有时会感到理论储备不足,特别是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基层党建实践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上,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比如,在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中,能够清晰地布置任务、划分网格、明确职责,但在向村社干部和网格员阐释这项工作的深层理论逻辑和政治意义时,语言不够鲜活,理论支撑不够有力,使得部分基层同志将其简单理解为一项行政任务,未能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和政治认同。

(二)党性锤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所松懈。 在复杂的基层工作中,逐渐滋生了 “以事务工作代替党性锻炼”的倾向。日常忙于处理党建材料报送、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具体事务,认为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干好了,就是对党性最好的诠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主动进行党性修养和内心省察的要求。 一是 自我净化意识不强。对照党章党规这面镜子 “时时勤拂拭”的自觉性不够,未能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虽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但在一些工作细节和生活小节上,对自己的要求有所降低,认为只要不违规、不触线即可。 二是 党内政治生活锤炼不够。作为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在指导和参与基层党组织的 “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时,更多地关注程序是否规范、流程是否完整,对于如何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辣味”,如何引导党员干部开展真正触及灵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思考和实践得不够深入。例如,在某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上,发现个别党员的自我批评“隔靴搔痒”,相互批评“蜻蜓点水”,自己虽有察觉,但出于维护现场氛围和担心引发矛盾的考虑,未能及时予以严肃纠正和引导,使得组织生活会的政治性、思想性打了折扣。

(三)创新求变的锐气和劲头有所减退。 在乡镇工作多年,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工作起来也算得心应手,但随之而来的是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面对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敢闯敢试的锐气有所消减,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一是 破解难题的担当精神不足。对于一些长期存在的党建 “老大难”问题,比如部分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等,虽然进行过一些思考和尝试,但缺乏“啃硬骨头”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狠劲。有时会因为问题复杂、见效慢而产生畏难情绪,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有所衰退。 二是 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力不足。在推进党建工作时,满足于落实上级部署的 “规定动作”,对于如何结合*镇实际,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党建品牌,谋划和探索不够。例如,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镇正在探索“党建+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但在如何利用新媒体、电商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帮助本镇农产品拓宽销路方面,我的思路还不够开阔,行动上存在迟缓,未能主动将党组织优势与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深度融合,创新力度明显不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