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深入学习,我深受教育、备受启发。这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区人大常委会的负责同志,我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聚焦如何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谈几点认识、体会与打算。我不谈具体工作成绩,主要围绕认识和思路,向各位同志作一个汇报。
一、把握“关键一招”,以法治保障引领改革纵深推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刻阐明,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必须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必须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确保每一项改革都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进行,确保改革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一)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核心要义
学习第五卷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要求我们的改革不能是零敲碎打、头痛医头,而必须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创新。对于*区而言,无论是产业转型、城市更新,还是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都迫切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人大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改革主张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要求人大工作必须与区委的改革部署同频共振,主动思考、提前介入,为重大改革决策提供法理支撑和民意基础,确保改革于法有据、行稳致远。
(二)健全完善深化改革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稳固的改革保障。当前,我区正处在《*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如何确保这一方案的目标全面实现,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各政府部门每年都会提交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这为人大监督提供了基础。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计划将监督重心从审议常规报告,转向对关键领域改革的“靶向式”法治保障监督。要重点围绕我区在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改革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视察和专题调研。例如,针对部分企业反映的政策执行“中梗阻”问题,人大可以组织代表深入调研,评估相关“放管服”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效,推动政府部门清理、修改或废止那些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同时,适时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完成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对照方案目标,逐项检查落实情况,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有”向“优”转变。
(三)强化对改革任务落实的监督问效
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人大监督的锋芒,必须体现在推动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上。学习第五卷,我深刻体会到,监督不能停留在“文来文往”的程序性监督,必须深入到改革的一线,强化“效果监督”。为此,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探索和运用刚性监督手段。对于区委确定的重大改革项目,如*研发及制造中心、*精品包装研发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的推进,人大将通过“嵌入式”监督,跟踪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要素保障等环节的法治状况。对于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事项,如下放行政执法权的承接与运行情况,可以依法启动询问、质询等监督方式,推动问题解决。此外,还计划引入“立法后评估”机制,对过去几年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出台的地方性规范文件,特别是涉及经济社会管理方面的,开展实施效果评估,检验其是否真正达到了促进改革、服务发展的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立改废释”的建议,形成“决策—立法—实施—监督—评估—再立法”的闭环管理,确保法治对改革的保障精准有效。
二、聚焦“核心动力”,以创新动能驱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