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分析当前我区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再推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区上下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绷紧安全之弦,织密防护之网,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坚决筑牢我区安全发展的坚固防线。
一、保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严峻性与复杂性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统计,2024年,全区共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31起、死亡3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实现了8.8%的下降。进入2025年以来,整体态势保持了平稳可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板块、各部门、各单位一线同志们辛勤付出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属于过去,风险就在眼前。当前我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基础不牢、根基不稳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安全风险点。一些传统领域的老问题尚未根除,一些新领域的风险又交织叠加,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从现实情况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我们高度警惕。一是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悬空。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培训走过场,隐患排查不深入、不彻底。二是重点领域风险依然集中。以“厂中厂”为代表的复杂业态,产权关系不清、管理责任不明、安全风险交织,已成为事故易发多发的重灾区。此外,租赁厂房、群租房等场所的消防、燃气、用电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三是基层监管能力存在短板。部分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风险、新挑战,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四是部分干部思想上存在麻痹松懈。认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存在侥幸心理,工作部署多、跟踪问效少,导致一些安全制度和要求在“最后一公里”落空。安全生产没有“缓冲区”,风险面前没有“旁观者”。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安全生产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稳定。任何一丝一毫的松懈,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带来追悔莫及的后果。必须彻底摒弃“不出事就是工作好”的被动思想,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风险意识,把问题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深化体系建设,构建精准高效的现代安全治理模式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安全生产实践。要坚定不移地走深走实安全生产“六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根本路径和总抓手。所谓“六化”,即网格化管理、专业化建设、数字化赋能、全员化参与、实体化运行、手册化操作。这不是六个孤立的概念,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系统性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组合拳”。
第一,要以“网格化管理”实现责任全覆盖。 安全监管不能留有盲区和死角。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四级安全监管网络,将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重点场所都纳入网格管理范畴。网格员不仅是信息员,更应该是巡查员、宣传员和监督员,要确保安全责任在基层末梢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
第二,要以“专业化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安全生产是一门科学,必须依靠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下大力气建强三支队伍:一是执法监管队伍,通过系统培训和实战练兵,打造一支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执法铁军。二是企业安全员队伍,督促企业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其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能力。三是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要通过政策支持和奖补激励等措施,强化培育和配备,真正发挥其在风险辨识、隐患治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