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集中整治的极端重要性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自今年4月份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职、协同作战,推动集中整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
从数据上看,成果是显著的。截至目前,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相关问题线索超过4900条,立案审查调查达到4512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超过3000人,其中采取留置措施344人,移送司法机关289人。通过重拳出击,我们成功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约6.66亿元。这一系列数字背后,彰显的是市委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展现的是我们纪检监察队伍和各级监管部门的强大战斗力,回应的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盼。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也反向印证了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仍有发生。一些问题在部分领域、部分单位根深蒂固,治理难度大;一些隐形变异的腐败手段花样翻新,发现和查处难度大;一些领域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突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群众身边任何微小的“不公”和“腐败”,都直接侵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接动摇党的执政之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在群众心中大打折扣,我们的一切奋斗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因此,全市上下必须深化思想认识,摒弃“歇歇脚、松口气”的错误念头,切实增强持续抓好集中整治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这场关乎民心向背的斗争进行到底。
二、聚焦重点,重拳出击,以雷霆之势掀起新一轮整治高潮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也要管住“绝大多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是要将监督执纪的探头,深入到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精准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急难愁盼问题,下一阶段,必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靶向治疗、精准打击,务求取得更大战果。
第一,必须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坚决守护好集体“家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财富,也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灾区”。要重点围绕土地征收、旧村改造、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租赁等环节,深挖彻查是否存在内外勾结、侵吞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利益输送等问题。审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对全市所有村(社区)的“三资”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清产核资和专项审计,彻底摸清家底。对审计和巡察中发现的账目不清、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问题线索,纪检监察机关要第一时间介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推动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和“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让每一分集体资金、每一寸集体资产都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