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省国资委党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5年,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自行动启动以来,全省国资国企战线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推动改革由点及面、向纵深挺进,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当前,行动已进入全面总攻、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保持清醒、一鼓作气。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收官,不仅是时间的达标,更是质量的检验;不仅是任务的清零,更是成效的跃升。全系统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打赢这场收官攻坚战。今天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评估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研究部署高质量收官阶段的各项工作,动员全省国资国企系统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取得实效。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深化提升行动取得扎实成效

自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紧紧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目标,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改革涉深水、破坚冰,各项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积极进展。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80%一批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得到有效破解,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服务战略的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全省国有企业坚决扛起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一批国有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了新突破。产业布局调整迈出坚实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占比持续提升,有效带动了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在能源、粮食、重要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切实加强,经济“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愈发巩固。

二是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更趋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绝大多数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制,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不断夯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正在从“有形”向“有神”转变,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激发。

三是改革发展的示范标杆效应凸显。 一批重点企业通过刮骨疗毒式的改革,实现了凤凰涅槃、脱胎换骨。*林业集团的改革历程尤为典型。该集团曾长期面临体制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等困境。通过深化改革,集团实现了政企、事企彻底分开,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大刀阔斧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精简了管理机构,优化了人员结构,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和全员绩效考核,企业活力显著增强。在产业发展上,集团成功推动了从“一木独大”到“六大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型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10.11%,利润总额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101.72%实现了效益的跨越式增长。其财务结构也持续优化,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已降至56.3%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显著提升。同样,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煤业集团也通过深化改革,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2022年利润突破31亿元,更在智能化矿井建设、新能源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这些成功的实践,为全省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也极大地提振了打赢收官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正视问题,保持清醒,深刻认识高质量收官的艰巨性与紧迫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剩下的20%任务,往往是“最硬的骨头”。当前,全省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高质量收官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一是改革进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 从面上看,部分企业改革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强,存在“上热下冷”“快慢不均”的现象。有的改革满足于发文、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穿透力不足,存在“纸面改革”“形式改革”的迹象改革的实际成效打了折扣。

二是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 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仍然是改革的“拦路虎”。例如,部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董事会的职权还未能完全落实到位;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在一些企业尚未真正形成共识,身份、职级等传统观念依然有较大影响;激励约束机制的科学性、精准性还有待提升,难以完全匹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三是“从有到好”的质变跨越任务艰巨。 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许多改革在形式上已经“立”了起来,但要实现从“有”到“好”、从“有形”到“有神”的转变,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何让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何让市场化机制真正激发出一流的创造力,如何让国有资本的布局真正服务于全省的战略意图,这些都是高质量收官必须回答好的课题。

四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压力持续加大。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债务管理、安全生产、法律合规等方面的风险防控体系还不够健全,潜在的风险隐患需要高度警惕和有效化解。

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距离年底全面收官,时间已非常紧迫。全系统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问题当成靶标,把挑战视为动力,拿出超常的决心和举措,确保每一项改革任务都能落地见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打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攻坚战

打赢收官攻坚战,既要有决战决胜的勇气,也要有精准施策的智慧。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对表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对照省国资委党委制定的“5个方面、31条收官标准”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第一,在增强核心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坚决当好战略部署的坚定践行者。 这是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核心定位。要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集中资源、精准发力。一要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督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二要主动担当产业控制引领者。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和全省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三要筑牢安全发展支撑线。确保能源资源、重要农产品等基础供应稳定可靠,强化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的战略支撑作用,在关键时刻要拉得出、顶得上、靠得住。

第二,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成效,持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机制活,则全局活。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一要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关键是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保障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真正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二要巩固提升“三项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要敢于动真碰硬,坚决执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让市场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自觉。三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重点在转换经营机制、提升治理水平上见实效。

第三,在强化分类指导上展现新作为,推动改革精准落地。 改革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一企一策”。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实施差异化管控和精准化考核。对于*林业集团、*煤业集团这类已经取得显著改革成效的企业,要支持其在更高水平上深化改革,打造成为治理规范、管理卓越、效益一流的区域领先企业,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对于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的企业,要加强督导,派出工作专班,一企一策帮助其破解难题、迎头赶上。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企业,要赋予其更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对于功能类和公益类企业,则要重点考核其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成效。

第四,在加强党的领导上达到新高度,为高质量收官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把党的建设深度融入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要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各级企业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把改革的重点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投身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为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任务提供最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同志们,深化国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收官决战的最强音。这是一场硬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让所有国资国企人立即行动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全面胜利,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为奋力谱写*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