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核心就是“实打实找问题、硬碰硬抓落实”。去年一年,我们区农业农村工作有不少看得见的进步:粮食总产量达到15.2万吨,比前年增产0.8万吨,占全市总产量的11.3%;新建的2.1万亩高标准农田,让XX镇、XX乡的3000多户农户亩均增收200多元;农村公路新建改建了108公里,XX村、XX村这些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自然村,现在小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还有农村改厕完成4200户,垃圾收运覆盖率从去年的75%提到了92%。但我们不能只看成绩,问题也得摆到台面上:有些乡镇的特色产业还是“小打小闹”,比如XX乡的草莓,种了好几年还是“只卖鲜果没加工”,一斤最多卖20块,要是做成果酱、冻干,身价能翻两三倍;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贫富差距”大,好的村去年收入超50万元,差的村才3万多,连日常办公开支都紧张;还有农村养老,不少村里的老人反映“想看病得跑十几里,想找个人聊聊天都难”。今年剩下这四个月,是农业农村工作“收尾冲刺”的关键期。今天我重点讲五个方面的工作,每一项都明确“要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大家听完之后要直接对号入座,把任务扛起来、落下去。
一、锚定产业兴农“强引擎”,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钱袋子”,没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农民增收、村集体壮大都是空谈。去年我们区农业总产值突破38亿元,但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问题还没解决。接下来要聚焦“种得好、卖得好、效益好”,把产业这块“蛋糕”做大做优。
(一)“种好粮袋子”,守牢民生基本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区作为全市重要的产粮区,必须把“饭碗”端得更稳。去年我们虽然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的任务,但XX镇有200多亩撂荒地没种上,XX乡部分地块因为灌溉跟不上,亩产比周边低了150斤。今年要把这些“短板”补起来,确保粮食总产量不低于15.5万吨。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区农业农村局要联合自然资源局,月底前完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回头看”,把30.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划清楚、标牌立起来,凡是占田建房、挖塘养鱼的,10月底前必须整改到位;各乡镇要逐村逐户排查撂荒地,XX镇那200多亩,要联合村两委动员农户复种,实在没人种的,由村集体托管种植,11月前必须全部种上小麦。二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区农技推广中心要把去年表现好的“豫农035”“郑麦136”这些良种,免费发放给种粮大户和散户,确保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下个月要组织3轮农技培训,从播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农户,特别是针对XX乡灌溉问题,要在9月底前完成2条支渠清淤,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争取让这些地块亩产再提100斤。三是保障种粮收益。区财政局要确保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在下个月全部发放到位,一户都不能漏;农业农村局要对接市农担公司,给种粮大户提供低息贷款,今年至少帮助50户解决资金难题;还要建2个粮食烘干中心,分别放在XX镇和XX乡,解决农户“晒粮难”的问题,10月底前必须建成投用。
(二)“做优菜篮子”,激活增收新动能
我们区离市区只有25公里,发展近郊蔬菜产业有天然优势。去年XX镇的蔬菜大棚亩均收入2.3万元,比种粮食高了3倍,但全区蔬菜种植面积才3.5万亩,还有很大空间。今年要重点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品质,让更多农户靠种菜赚钱。一是扩大设施蔬菜规模。XX镇要在现有1200亩大棚基础上,再新建500亩日光温室,主要种黄瓜、番茄这些反季节蔬菜,11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明年春节前就能上市;XX乡要发展200亩露地蔬菜,种菠菜、生菜这些速生叶菜,对接市区的超市和菜市场,搞“订单种植”,确保农户种出来就能卖掉。二是严把蔬菜质量关。区市场监管局要在每个蔬菜种植村设1个农残检测点,每天抽检蔬菜样品,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上市;农业农村局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今年争取打造3个“绿色蔬菜示范基地”,每个基地至少带动50户农户。三是畅通销售渠道。区商务局要组织“农超对接”活动,下个月就联系市区的XX超市、XX生鲜等10家企业,签订供货协议;还要建1个农产品集散中心,放在XX国道旁边,配套冷库和分拣车间,10月底前投用,让农户的蔬菜不用再拉到市区去卖,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四是带动农户参与。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比如XX村去年成立的合作社,把20户散户的土地集中起来种大棚,户均增收1.2万元,今年要在全区推广这种模式,每个乡镇至少建2个合作社,带动不少于300户农户种蔬菜。
(三)“延伸产业链”,打造发展升级版
现在我们的农产品大多是“原字号”出售,比如XX镇的草莓、XX乡的葡萄,摘下来直接卖,利润大头都被中间商赚走了。今年要重点抓加工、抓品牌,让“初级产品”变成“增值产品”。一是建农产品加工园。在XX工业园区划出100亩地,建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引进草莓果酱、葡萄汁、粮食深加工企业,年底前至少签约2家企业,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投产后能带动500人就业,让农产品附加值至少提升50%。二是培育本土加工企业。对我们区现有的XX食品厂、XX粮油加工点这些本土企业,区里给政策支持:今年新增的加工设备,按购置款的30%给补贴,最高补50万元;帮助企业申请“SC”认证,解决产品入市问题,年底前至少帮助3家企业完成认证。三是发展休闲农业。XX镇的草莓园、XX乡的葡萄园,要配套建采摘步道、停车场、休息亭,搞“采摘+餐饮”,比如XX草莓园去年搞采摘游,每亩增收5000元,今年要在全区打造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每个示范点至少带动20户农户参与,10月底前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四是推动“农旅融合”。区文旅局要把XX村的古村落、XX水库的自然风光,和周边的农产品基地串起来,设计2条“农业观光线路”,下个月就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广,吸引市区游客过来,今年争取带动沿线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打响特色牌”,擦亮区域金名片
我们区有不少特色农产品,但“养在深闺人未识”,比如XX村的手工粉条,用传统工艺做的,口感好但知道的人少;XX乡的土鸡蛋,散养的柴鸡下的蛋,比普通鸡蛋贵1块钱还不好卖。今年要把这些“特色宝贝”推出去,打造我们区的“农业名片”。一是挖掘特色产品。各乡镇要在9月底前排查一遍,把本地的手工制品、特色种养产品都摸清楚,比如XX镇的手工挂面、XX村的蜂蜜,建立“全区特色农产品名录”,每个乡镇至少上报3个特色产品。二是打造区域品牌。区农业农村局要注册“XX农品”区域公共品牌,统一设计包装、统一质量标准,今年先把XX手工粉条、XX土鸡蛋这2个产品纳入品牌体系,通过市区的展销会、线上平台推广,年底前让这2个产品的销量翻一番。三是拓展线上销售。区电商服务中心要在每个乡镇建1个电商服务站,培训50名农村电商主播,下个月就组织“助农直播”,每周至少播2场,重点推特色农产品;还要和拼多多、抖音电商合作,开设“XX区农特产店”,今年争取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四是举办特色活动。11月份要办“全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让农户、合作社直接和采购商对接;XX镇可以在12月份办“粉条文化节”,搞粉条制作体验、美食品鉴,吸引游客,带动产品销售,今年争取通过活动带动特色产品增收500万元以上。
二、织密设施强基“保障网”,夯实乡村发展“硬底盘”
农村基础设施就像“筋骨”,筋骨不强,乡村发展就没底气。去年我们在道路、水利、电力这些方面花了不少功夫,但还有不少“堵点”:XX村到乡镇的路还是砂石路,下雨天根本没法走;XX乡有3个村的自来水经常停水,农户得去井里挑水;还有部分村的电网老化,夏天空调都带不起来。今年要集中力量补短板,让农村的“硬条件”跟上发展脚步。
(一)“路通百业兴”,打通城乡“微循环”
农村公路是“致富路”,去年我们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8公里,实现了80%的行政村通双车道,但还有12个自然村没通硬化路,23个行政村的主干道没装路灯。今年要把“通硬化路、通路灯、通公交”作为重点,让群众出行更方便。一是推进自然村道路硬化。区交通局要在9月底前制定方案,对XX村、XX村等12个自然村的砂石路进行硬化,总共要修32公里,宽度不低于3.5米,11月底前必须完工,让这些村的群众冬天不用再走“泥水路”。二是完善路网配套设施。每个通双车道的行政村,要在10月底前建1个候车亭,方便群众等公交;在道路两侧修排水沟,总共要修80公里,解决雨天积水问题;在急弯、陡坡路段装反光镜和警示标志,确保行车安全,11月底前完成所有配套。三是加强道路养护管理。每个乡镇要配5-8名专职养护员,负责道路清扫、坑洼修补,区交通局每月要检查一次养护情况,对养护不到位的乡镇要通报批评;还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群众发现道路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举报,区交通局要在24小时内响应处理。四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区交通运输公司要在10月份新增2条城乡公交线路,把XX乡、XX镇的8个村串起来,公交车每天至少发4班,票价不超过3元;还要在村里设公交站牌,标注发车时间,让群众“出门就能坐公交,几块钱到市区”。
(二)“水活万物生”,拧紧民生“水龙头”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去年我们修了15公里灌溉渠道,解决了1.2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但还有3.5万亩农田“靠天吃饭”,1.8万户农户的饮水不稳定。今年要重点抓灌溉和饮水,让“旱能灌、涝能排、饮水安”。一是完善农田灌溉设施。区水利局要在9月底前完成XX水库灌区的维修改造,清淤渠道25公里,新增灌溉泵站3座,让周边2.1万亩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在XX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建500亩节水灌溉示范田,每亩能节水30%,还能省人工,11月底前完成建设。二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对XX村、XX村等经常停水的村,要在10月底前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网,总共要换18公里,还要新增2眼深水井作为备用水源,确保农户24小时有水用;区疾控中心每季度要检测一次农村饮用水水质,结果要在村里公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三是推进防洪排涝建设。在XX河、XX沟等易涝河段,要在11月底前加固堤防8公里,清理河道淤泥12万立方米,新建排水闸4座,确保汛期雨水能及时排出去,不淹农田、不淹村庄;每个乡镇要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储备编织袋、铁锹等物资,组建50人的应急队伍,汛期随时能上阵。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严禁在河道内乱采砂石、乱倒垃圾,区水利局要每月巡查一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推广“节水农业”,引导农户减少大水漫灌,今年争取全区农业用水量减少5%;在村里建雨水收集池,用于灌溉和绿化,每个村至少建2个,12月底前完成。
(三)“电稳民心安”,点亮乡村“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