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系统反映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科学体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在深读细悟的过程中,我不仅将其视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更将其看作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宣传、引导社会预期、凝聚发展共识的“思想富矿”和“方法宝库”。下面,我围绕三个关键词,分享我的学习感悟。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谈几点个人的初步认识和体会,以作交流。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个关键词是“方向盘”——在感悟“国之大者”中,深刻把握经济宣传的人民立场
《文选》通篇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深刻论断,再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实践要求,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这让我深刻反思,经济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究竟在哪里?过去,一些宣传有时会陷入“见物不见人”的误区,热衷于罗列冰冷的经济数据、展示宏大的项目场景,但与群众的切身感受存在“温差”,没有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学习《文选》让我更加坚定,经济宣传必须牢牢把握“人民”这个核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因此,宣传工作必须校准“方向盘”,始终与人民同频共振。今后的经济宣传,要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视角,多用群众语言、多讲百姓故事。当解读一项产业政策时,不仅要讲它为全市带来多少产值,更要讲它为百姓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让多少家庭增加了收入。当报道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时,不仅要展示其雄伟壮观,更要描绘它如何缩短了城乡距离,给沿线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例如,我市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是突破5500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是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的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的努力。我们的宣传,就是要将这些宏观目标与每个人的“小确幸”连接起来,让群众在经济报道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感受到发展的温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支持市委、市政府的经济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