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市工信局以及市民建等部门单位负责人,采取实地调研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从3月份开始,深入吴起、志丹、子长、富县、宜川、黄龙、安塞等县(市、区)及延安高新区,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研。同时,赴汉中、安康市等地学习考察,召集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充分协商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和来陕回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税费减退缓、融资信贷、财政支持等政策,加大支持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用心用情为民营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为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落实减税降费、稳岗留岗等政策,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会议机制,实行领导包抓、部门指导、专员服务、商(协)会联络重点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重大项目制度,实施“1+8”平台承载、“发布+响应”、“规范+提效”、“创新+转型”等12项具体行动,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制度保障得到加强。
(二)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由2011年201.55亿元提高至2022年640.47亿元,占GDP比重由18%提高到30%。现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23.82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24.42万户的97.6%;其中民营企业5.5万户,占全市6.07万户企业的90.6%。今年1-8月份,新增民营经营主体21506户,同比增长15.7%;其中新增民营企业4907户,同比增长21.2%。
(三)发展态势稳步向好。截止20XX年底,民营五上企业达到1525户,上市企业1户,瞪羚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8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97户,“专精特新”企业17户。发展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餐住、批零、工程、建材和生产生活服务等领域,加快进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现代贸易、节能环保、油田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了延安光谷、腾讯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三达膜科技、圣烯石墨烯等数十家民营高科技企业,文创、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