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共同研究探讨推动全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与具体举措。刚才,有关同志汇报了赴外地学习考察的情况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现状,几位企业家代表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思考是深入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发展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推进生猪产业跨越发展的时代内涵
生猪产业,看似寻常,实则不然。它上关国计,下系民生,既是保障市场供给、稳定社会民生的“压舱石”,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动机”。抓好生猪产业,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生猪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202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全县生猪出栏量达到20.33万头,同比增长4.6%,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与*市、*省*县等先进地区相比,我县生猪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弱,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市场号召力的核心品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小散养殖户占比较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有待提升;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是制约我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梗阻”,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硬骨头”。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超常规的决心和举措,奋力开创我县生猪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明确战略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系统擘画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宏伟蓝图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推动我县生猪产业发展,不能满足于小打小闹、零敲碎打,必须树立雄心壮志,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战略谋划。
总的目标是:以全产业链思维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底色,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猪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年出栏百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的战略目标,全力打造*山区乃至更广区域内具有示范意义的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样板。
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必须坚持“五个不动摇”:一要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不动摇。彻底改变“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传统养殖模式,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主体集中,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二要坚持全链条增值发展路径不动摇。跳出“养猪卖猪”的初级循环,着力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向饲料加工、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让利润更多地留在本地、惠及于民。三要坚持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不动摇。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深挖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做大做强“*黑猪”“*土猪”等本土品牌,以高品质、有特色的产品赢得市场、赢得口碑。四要坚持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底线不动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五要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不动摇。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猪产业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插上“智慧的翅膀”。
三、聚焦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攻坚,全面筑牢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