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党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文库集
党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根据此次政治轮训计划安排,我今天围绕“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这一主题给大家上一次党课。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而永葆生机活力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加以强调和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们正处在攻坚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紧紧依靠群众;越是风险挑战严峻,越要深深扎根群众。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群众观点的时代内涵,不断筑牢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根基。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所在,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是必须深刻认识“一切来自人民”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原点。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著名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生动刻画了干部与群众之间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回顾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从红色政权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飞跃,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无一不是亿万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岗位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民,要永远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定位自己,以敬畏之心对待群众,以感恩之心服务群众。 二是必须始终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追求和初心使命。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赤诚情怀。谷文昌同志“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在东山治沙造林、造福百姓,受到群众长久怀念。我们作任何决策、推进任何工作,都要经常反躬自问:是不是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三是必须充分把握“一切依靠群众”的力量源泉和致胜之道。 古语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插队陕北时,虚心向农民学习,与群众同甘共苦;在正定工作期间,街头“摆桌子”听取民意;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推广“晋江经验”,尊重、发挥企业和群众的创造力——这些都是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写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当前攻坚之战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其答案往往就在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才能汇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四是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历史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原因很多,但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是致命根源。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实中,仍有极少数同志对群众感情淡漠,存在“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人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甚大,必须坚决纠正、彻底根除。我们要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守好党的“生命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检视反思,在勇于自我革命中不断站稳群众立场。 对照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要坚决破除以下四种不良倾向: 一要坚决杜绝“虚情假意”,着力解决“对群众不动真情”的问题。 有的同志对待群众感情淡漠,态度“高冷”,习惯于居高临下、“我说你听”、发号施令;有的眼睛向上不向下,“只唯上、不唯实”,对上级关注的事情拼命干,对群众期盼的事情却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这实质上是党的宗旨意识淡化、群众立场不稳的表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感情是真是假,行为是实是虚,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虚情假意换不来群众的真心拥护,表面文章赢不了群众的持久信任。唯有付出真心、倾注真情,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赢得民心、汇聚民力。 二要坚决反对“倒置服务”,着力纠正“重权力轻责任”的偏差。 个别机关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仍难办;有的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喊得响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搞“衙门作风”,追求“等级特权”,动不动就向基层摊派任务、抽调人员,频繁安排各种检查考评,使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我们要牢牢记住:领导机关的权力是为基层服务的,领导干部的职责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必须真正把“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理念刻印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中,多算“群众满意账”,少打“个人小算盘”,坚决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倒服务”现象。 三要坚决力戒“浮光掠影”,着力改变“不深入、不扎实”的作风。 有的同志下基层调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转定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少,听真话、察实情不够;有的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满足于作批示、提要求,缺乏一抓到底、彻底解决的韧劲,导致问题查不清、根源找不准、措施落不实。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就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发力点。只有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情况,听取最真实声音,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拿出有效的对策,推动工作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四要坚决摒弃“胡乱作为”,着力树立“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导向。 有的地方和单位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有的开展工作时习惯于搞“突击运动”、“一阵风”,缺乏常态长效机制;有的制定政策“朝令夕改”,或者简单化地“上下一般粗”,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让基层和群众无所适从。打好攻坚之战,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依法办事,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