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寄递渠道安全工作推进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2025年上半年我市行业安全工作的总体形势,精准研判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就下一阶段,特别是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很有针对性,企业代表也交流了很好的经验,会前还组织实地查看了部分企业分拨中心,总体感觉大家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是深刻的,采取的措施是积极的。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寄递渠道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复杂挑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寄递渠道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邮政快递行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KOM。各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业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安全生产的“基本盘”还不稳固,风险防控的压力依然巨大。根据*省应急管理部门通报,仅2025年上半年,全省就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43起,重大事故2起,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血脉”和服务民生的“通道”,寄递行业连接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当前,我市寄递渠道的安全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更为复杂的特征,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首先,安全风险的叠加性与传导性日益凸起。 我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邮政快递业务量持续高位运行,日均处理快件量数以千万计。如此庞大的体量,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安全基数。寄递网络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和互联的系统,已经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上游制造业的产品质量问题、电商平台的违禁品销售问题乃至社会层面的矛盾纠纷,都可能通过寄递渠道这个“放大器”和“传导器”,演变为现实的安全风险。一个环节的疏漏,就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系统性的安全冲击。这种风险的叠加效应,使得安全管理的边界不断扩大,防范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

其次,安全隐患的隐蔽性与突发性持续增强。 随着技术的发展,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寄递渠道从事不法活动的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一些新型毒品、精神类药品被伪装成普通食品、特产进行邮寄,一些涉恐、涉暴、涉枪等违禁物品被拆分成零件分批寄递,其辨识难度极大,对一线安检人员和传统安检设备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行业内部的操作性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分拨中心场地设施老化、消防器材配备不足、电气线路铺设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快件包装中夹带的锂电池、易燃液体等,在分拣、运输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数量庞大的末端配送车辆,其交通安全管理也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些隐患往往潜藏于日常操作之中,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再次,安全监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前所未有。 面对海量的快件,如何确保每一件都得到有效监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尽管反复强调并大力推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制度,但在实际操作层面,“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依然在部分企业中存在。有的网点为了抢速度、降成本,简化验视流程;有的快递员对实名收寄要求执行不到位;有的安检员责任心不强,对*光机图像中的可疑物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非标化、非标准化的寄递需求,为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盲区和挑战。这些问题都说明,寄递渠道的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