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教育方面问题及整改(10条)
问题1:学习流于形式,以会议传达代替系统学习,未结合岗位实际开展研讨。
整改:制定“一岗位一清单”学习计划,每月开展“案例+研讨”专题学习会,领导班子带头谈体会、查不足。
问题2:对纪律规定最新要求(如“过紧日子”“违规吃喝”新变种)掌握不精准,存在“旧思维应对新要求”现象。
整改:每季度组织“政策更新速递”专题培训,邀请纪委监委专家解读最新政策,建立“政策问答库”供日常查询。
问题3: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覆盖率不足,流动党员、临时借调人员存在“学习盲区”。
整改:依托“学习强国”“党员教育平台”开设专项学习模块,对流动党员实行“线上打卡+线下补学”,借调人员纳入接收单位学习管理。
问题4:学习效果评估缺失,未将学习情况与考核挂钩。
整改:将纪律规定学习纳入年度考核“政治素养”指标,开展闭卷测试,成绩未达标者取消评优资格。
问题5:警示教育形式单一,仅观看影片、阅读通报,缺乏“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案例。
整改:收集本单位/系统近3年违反纪律规定典型案例,编印《警示手册》,每半年开展“现身说法”会。
问题6:对年轻干部的针对性教育不足,存在“重业务轻作风”倾向。
整改:建立“青廉导师”制度,由班子成员结对指导年轻干部,每季度开展“扣好第一粒扣子”专题教育。
问题7:学习资料更新滞后,未及时收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通报案例。
整改:明确宣传部门专人负责收集整理中央、省级纪委监委每月通报案例,形成“动态案例库”,同步更新学习资料。
问题8:党支部学习记录不规范,存在“补记录”“记流水账”现象。
整改:统一学习记录模板,要求记录“讨论发言要点+问题查摆清单”,每季度由机关党委抽查并通报。
问题9:对非党员干部(如聘用人员)的教育覆盖不到位,存在“作风要求仅针对党员”误区。
整改:将非党员干部纳入作风教育体系,签订《作风建设承诺书》,违反规定的参照党纪要求处理。
问题10: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两张皮”,未结合审批、采购、调研等具体业务讲纪律。
整改:开展“业务+纪律”融合培训,针对财务报销、公务接待等关键环节,编制“操作规范+负面清单”手册。
二、作风建设突出问题及整改(30条)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0条)
问题11:调研“走过场”,提前“踩点”“打招呼”,只看“示范户”不看“问题点”。
整改:实行“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调研,调研后形成“问题清单+解决时限”报告。
问题12:文件“空转”,照搬上级文件,未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存在“上下一般粗”现象。
整改:严格文件审核,要求转发文件必须附“本地化落实举措”,字数压缩30%以上,无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
问题13:会议“层层套开”,同一事项省、市、县重复开会,基层干部“赶会”耗时。
整改:实行“会议审批制”,能合并的合并、能套开的套开,单项工作会议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视频会议直接开到基层。
问题14:督查检查“重留痕轻实效”,过度要求“拍照打卡”“台账精美”。
整改:推行“实绩评价”,督查检查以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台账只需“关键数据+佐证材料”,禁止过度留痕。
问题15:窗口服务“推绕拖”,以“政策未明确”“权限不在我”为由推诿群众诉求。
整改: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超时未办事项由分管领导牵头督办。
问题16:考核指标“虚高空”,脱离基层实际设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整改:建立考核指标“基层评议”机制,新增指标需征求乡镇(街道)意见,不合理指标一律取消。
问题17:责任“甩锅”,将本属部门职责的工作以“属地管理”名义下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