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五小”经济抓重点。结合山势地理条件,提出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养殖园、小花园、小农庄“五小”经济,让农户房前屋后方寸地变持续增收的聚宝盆。聚焦宜居发展“小菜园”。围绕“小庭院也有大文章”理念,坚持群众实用实惠实际原则,在与群众广泛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种植习惯,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管的方式,引导群众在庭院内规范种植蔬菜,不仅满足日常生活还能提升附加收入。聚焦宜业发展“小果园”。围绕“小庭院也有大收入”理念,因地制宜和群众自选相结合,积极动员群众栽植樱桃、拐枣、香橼、枇杷等特色经济林果。实施“政府赠植+群众自建”打造“小果园”庭院示范带,全面提升群众种植积极性。聚焦宜产发展“小养殖园”。围绕“小庭院有大产业”的理念,按照“产业有重点、致富有门路、农民有方向”思路,积极鼓励在家群众发展庭院养殖项目,镇上常态化开展养殖培训,引导群众科学养殖,倡导新养殖理念,按照全镇规范、整村推进、重点扶持、当好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店小二”,全力推进传统养殖和新型养殖蓬勃发展。聚焦宜游发展“小花园”。围绕“小庭院有大景观”理念,全镇部署,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依托房前屋后闲置地,鼓励群众种植柏树、紫荆、桂花、特色果树等,将庭院绿化、村庄美化理念深入人心,全面打造四季有花可赏的和美乡村。聚焦宜商发展“小农庄”。围绕“小庭院有大商业”的理念,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林果优势同旅游相结合,实施“双招双引”,开展“双培双带”,以扎实的作风创造出优质的营商环境,不断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办小农庄,将独特的产业优势不断延伸,成为镶嵌在汉水两岸、秦巴腹地的靓丽景观。
三、强化“五带”机制聚合力。党员大户示范带动。为加快党员大户产业培育和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庭院经济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围绕经济林果产业、畜牧养殖业,不断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产业链长的优势产业,同时通过项目拉动、示范带动,促进一村一品、一院一景特色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代表委员联系带动。组建镇村干部、党员大户、乡贤能人为一体的委员工作室,围绕群众关心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庭院经济、政策解读等重点内容,定期开展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组织微协商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群众幸福感。乡贤能人回乡带动。定期召开“归雁经济”座谈会,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开展“双培双带”,在项目建设上、产业发展上、土地流转上等重点给予充分保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和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同时围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建立完善服务清单,严格按照清单履职尽责,全面落实流程快办、速办。产业园区辐射带动。为强化产业园区对外辐射带动作用,实施“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夫在产业链上”的“三链建设”,构建全镇11个村和有关单位、企业组成的结对、强强、南北、村企、内外、企业“六大联盟体”,打破产业区域壁垒,实现支部抓、党员带、全民参与的新格局。工厂企业联结带动。为充分发挥企业引领作用,通过产业链的前延后伸,在原料收购、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签订长期购销合同、价格保护等方式与工厂以及合作社、农户开展合作,形成抱团发展的融合共享发展态势,在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中,积极探索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增收渠道,激发发展活力。
四、聚力“五好”目标促振兴。率先提出庭院经济示范户的“五好”标准,在全镇打造6个示范村、600户示范户。房前屋后利用好。积极梳理排查各户可利用面积,通过宣传引导,突出“五小”模式,动员农户充分利用好房前屋后的每一寸土地,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模式。干净整洁环境好。统筹推进农村垃圾生活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刷新乡村颜值。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评比,通过观摩点评、交叉互评,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群众自觉爱护环境意识。多种经营收入好。以发展“庭院经济、户户富裕”为落脚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村组农户院落的布局、外观、空间科学规划设置,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农户进行分类指导,鼓励群众充分挖掘和利用院落空间发展多种经济。崇德向善家风好。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组织开展群众院落会,全员推进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持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引领效果好。定位庭院经济示范镇、培育庭院经济示范村、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户,落实“党委统一领导、镇村齐抓落实、单位指导帮扶、群众广泛参与”工作机制,对重点村、组、院落加大知道帮扶力度,明确镇干部每人包抓5户示范户,通过抓点示范,推动庭院经济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