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一是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加强财税联动,严抓堵漏增收,确保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30625 万元,同比增收 253 万元,增长 0 . 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93106 万元,同比增支 8875 万元,增幅 10 . 5 %(扣除消化暂付款因素)。三保支出 46216 万元,全县部门运转、养老保险、 35 项基本民生项目均按时间节点支付到位。 二是 资金争取成效明显。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指标共计 93763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372 万元,增长 4 . 9 %,其中:财力性指标均衡性转移支付 22487 万元,较上年增加 2894 万元,增长 14 . 7 %;年度省调度资金 5528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834 万元,增长 27 %;争取专项债资金 20100 万元,置换债券资金 10551 万元(剩余置换额度 8049 万元)。 三是 绩效管理持续深化。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对全县 2024 年度 741 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涉及金额 136591 万元。选取 11 个重点项目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城乡公交运行一体化项目首次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压实各单位 “过紧日子”思想, 2025 年各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继续压减 10 %,非税收入安排公用支出压减 15 %。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改革综合效能。一是 全面深化零基预算。动态清理已到期、已完成任务及无效、低效、重复的支出政策,强化支出政策审核,对资金用途相近的支出政策加大整合力度,实施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前,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聚焦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编制 2025 年度重点事项保障清单,涉及公共服务类项目 39 个,金额 7517 万元,其中,产业扶持类项目 6 个,金额 2140 万元;重点建设类项目 7 个,金额 2055 万元。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年度执行中确需安排追加的项目,原则上通过调剂部门预算支出项目解决。 二是 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以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配)为抓手。会同县人社局核定 2025 年度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落实工资报备制度。结合县委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及队伍建设要求,强化国有企业人员穿透式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国资监管若干工作的通知》,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监管规范子公司薪酬管理、人员管理及合规管理等制度,全面建立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完成对屠宰场、梓山宾馆等低效资产的处置,对长期亏损、未实体化运营的“僵尸企业”,采取“关闭破产、兼并重组”分类处置。
(三)着力提升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 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坚持政府采购监管与服务并重,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上半年,全县采购预算 12069 万元,实际采购资金 10440 万元,节约资金 1629 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15 . 6 %。优化工作流程,实行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管。依托 “徽采云”平台 AI 智能监管等功能模块,实现 “技术预警+人工审核”双重监管闭环,有效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提升监管效能。全面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通过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政采贷”等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25 年上半年全县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规模达到 9630 . 3 万元,占总规模的 92 . 25 %。 二是 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完善 “免申即享”工作机制,精准高效推动惠企资金直达各类经营主体,保障惠企政策资金“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有效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6 月,共安排资金 1463 . 67 万元用于兑付各项惠企政策,惠及企业 66 户,其中免申即享资金 1345 . 46 万元。 三是 获得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 6 月末,全县贷款余额 135 . 1 亿元,增速 13 . 15 %,其中重点项目贷款累计投放 8 . 2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3 . 37 亿元。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建立为企融资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多形式开展融资服务活动(政银企对接会、融资会商、上门走访等),积极走访企业,开展融资会商 6 次,解决融资需求共计 2 . 27 亿元。制定《建立重点企业上市挂牌服务联络制度》,重点走访服务了 *电器等 19 家企业。协调设立 *县企业上市挂牌国元证券服务点,完善服务体系。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和宣传讲座,规上、专精特新等 30 多家企业参加。
(四)持续加强监管,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一是 规范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 “综合查一次”,综合组织人员力量对县直部门和乡镇开展“小金库”检查、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乡镇财政资金专项检查。重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乡镇预算收支、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内控机制等领域进行监督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 223 个。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完成问题整改,并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 二是 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科学安排新增债务额度,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通过建立台账、动态监测、分类处置,实现隐性债务规模持续缩小。依托债务监测平台,对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强化风险预警信号响应,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三是 保值增值国有资产。印发《 *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2025 年上半年,全县涉及资产处置的行政事业单位 33 家,共 42 笔,处置原值 313 . 9 万元,处置收入 4 . 7 万元;资产出租 4 家,共 9 笔,租金总额 417 . 4 万元;建立 “公物仓”加强闲置资产调剂使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加强调剂利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 2025 年上半年,公物仓申请调用单位 5 家,共 5 笔,总价值 19 万元。 四是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开展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现场检查 2 次,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开展地方金融组织规范整治工作,梳理和排查全县 46 家名称和经营范围含具有金融属性相关字样的经营主体。加强风险排查,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严格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月报告制度。深入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53 场次,发布风险提示,组织参与线上答题,互动宣传覆盖人数 5133 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