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组专题评估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⑧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统一安排,督导组于XX月XX日至XX日对XX地学习贯彻中央⑧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评估。期间,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该地各单位学习教育组织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制度机制完善、问题整改成效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系统梳理。现将有关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政治站位高、组织推动实、阶段成效显著

本轮中央⑧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被督导地方和单位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安排,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涵养政治品格、锤炼优良作风的重要抓手,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持续发力、组织上压实责任,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一)政治立场鲜明,部署推进有力。

各地各单位能够迅速响应、周密部署,普遍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任务清单,做到部署有条理、启动有节奏、推进有抓手。部分地方实现了“党委牵头抓、专班统筹推、支部具体落”的纵向协同,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普遍能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靠前谋划、带头落实,形成了上率下行、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二)理论学习深入,政治自觉增强。

各级党组织普遍能够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⑧项规定精神作为“第一议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的核心内容,推动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实处。通过开展专题读书班、集中研讨、辅导讲座、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部分单位在分类施学、警示教育等方面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做法,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查改举措务实,作风整治有力。

被督导单位普遍能够聚焦“三个清单”28项问题和“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推动查摆检视向纵深发展,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能够用好专项整治、巡察反馈、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举报等渠道,系统梳理问题、动态更新台账、定期评估进度,实现了问题“见人见事”、整改“清单闭环”。部分单位在建立制度台账、整改销号机制、问题复查机制等方面做法扎实,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治理意识。

(四)群众参与加强,基层反响积极。

多数单位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你来评作风”“群众代表走流程”“线上问卷+线下访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推动问题限期整改,提升了教育实践的群众温度。部分地方将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双报到”、网格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服务基层,形成了群众“看得见、感受到、愿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

总体来看,本轮学习教育政治导向正确、组织推动有力、基层覆盖较广、作风转化初显,为巩固拓展⑧项规定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特点与典型做法:部署有深度、推进有亮点、实践有抓手

从督导情况看,该地各单位能够紧扣学习教育主线任务,结合自身职责定位和管理实际,认真落实“学思用贯通、查改治联动、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要求,呈现出部署精准、组织有序、方法创新、成效初显的总体特点,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操作性强的典型做法。

(一)部署谋划聚焦“精准滴灌”,专班运转高效有序

该地党委高度重视、统筹部署,指导所属各单位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细化任务图谱,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推动学习教育工作条块结合、全面铺开。各单位普遍做到方案制定精准、责任压实到人、措施明确可行,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不落空档。

例如,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依托原有作风建设机制,组建由党委书记牵头的学习教育专班,配套建立“任务清单+整改台账+责任追踪表”三位一体推进机制,每周调度推进,每月汇总通报,确保事事有人盯、件件有着落。该单位还开发内部小程序“教育在线”,实现资料上传、整改提醒、学习反馈一网集成,提升了整体运转质效。

(二)理论学习突出“分层分类”,示范引领带学促学

所督导单位普遍把理论学习作为第一任务来抓,能够结合岗位特点、对象类别,推动学习教育“分层分类、全员覆盖”,切实增强了政治认同和思想自觉。各单位还普遍组织观看了《XX》《XX》等警示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件剖析、违纪干部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镜、警醒自省。部分单位将观影活动与“写心得、谈体会”联动开展,推动思想触动与行为规范同频共振,切实增强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例如,县财政局将⑧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等纳入“每日一读”制度,每名干部每天完成一题一议,并由分管领导点评讲评,真正做到“原文原著学、逐字逐句悟”。而县政务服务中心则结合岗位轮休制度,推行“流动支部课堂”,将学习内容“送到窗口、送到夜班”,确保不漏一人、不缺一课。部分单位还通过“青年读书班”“作风微讲堂”“典型案例讲评会”等形式,营造了“干部讲、讲干部、干部听”的生动局面。

(三)问题查摆强化“逐项检视”,整改整治务实精准

督导发现,该地各单位能够较好落实“自查从严、整改从实”的要求,围绕“三个清单”28项问题逐条逐项检视,推动问题查深、查透、查准,形成了一批清晰明了、责任明确、措施有力的整改台账。

如县农业农村局对“以会议贯彻会议”“工作调度流于形式”等问题开展复盘性排查,通过“干部自评—支部核评—班子共评”三轮评议,查找出工作落实不实、闭环不清、表态多落实少等共性问题11项,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25条。县住建局结合干部提拔周期,对新任职干部全面开展作风体检和问题谈心谈话,防范“带病上岗”,并同步建立青年干部“风险自画像”档案,推动作风监督前移关口。

更具操作性的是,县医保局在整改中推动“三同步机制”落地:即问题整改与制度修订同步、廉政谈话与作风警示同步、群众反馈与整改验收同步,有效防止了“纸面整改”“资料过关”等形式主义现象。

(四)群众监督推动“由内向外”,开门教育扩面提质

被督导单位普遍将群众参与作为提升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能够广泛动员“两代表一委员”、社区骨干、企业群众等力量参与评议、督查、反馈,推动作风建设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如县政务大厅推行“你来评作风·扫码打分”制度,群众办完事扫码即评、即交反馈、即入平台,后台自动生成月度“红黑榜”,并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县民政局在“党员进社区”活动中,开设“流动意见墙”,把“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场转为“单位整改的问题”,闭环反馈率达92%以上。通过设置作风曝光栏、“干部服务积分卡”、群众满意度测评通报等机制,有效倒逼了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提质增效。

(五)专项整治聚焦“吃喝顽疾”,有效遏制吃喝歪风

该地各单位始终把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作风建设的重点领域,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查处,着力破解隐形变异、反弹回潮等难点堵点,推动由“明面禁止”向“系统治理”转变。

一是专项整治常态推进。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该地组织开展了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排查,通过财务票据核查、公务接待联审、餐饮场所抽检等方式,对近两年内的公务接待、公务活动用餐等事项进行“倒查+抽查”,有效发现并处置一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是重点环节严格监管。多个单位明确将“接待报销、餐饮审批、公务活动安排”作为防控节点,推行“公务接待负面清单”制度,细化用餐人数、标准、时间、地点、菜单等备案流程;部分单位建立了“AB岗审核+多人联签”机制,确保每一笔公务用餐合理合规、流程合规。

三是公开曝光形成震慑。县纪委监委定期梳理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在系统内下发《作风警示通报》,组织开展“以案明纪”“案件复盘”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小问题背后藏着大风险”。某镇通过“红黑榜”制度,每季度对本级各站所公务接待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在机关公开展示,推动干部“在阳光下吃饭、在制度下约束”。

四是群众监督多元拓展。部分窗口单位和基层站所设立“作风监督岗”,设有“扫码举报”二维码和监督电话,鼓励群众实名或匿名举报吃喝违规问题;有单位探索“第三方参与+代表随访”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日常巡查或暗访,推动监督走出办公室、下沉到现场。

实践证明,聚焦“违规吃喝”这类突出问题,必须抓住制度源头、锁定行为节点、压实监督责任,才能实现“制度全覆盖、行为可预警、问题早发现、处理有震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尚不平衡、成效仍有差距

从督导情况看,该地各单位学习教育推进总体平稳、态势良好,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不均、执行不实、联动不畅、监督不强”几个方面,部分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倾向性,需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跟进、系统纠偏。

(一)理论学习仍显薄弱,系统性深度不够

多数单位能够按时完成集中学习任务,但也存在学习安排碎片化、内容选择单一、方式偏重“规定动作”等现象,影响了理论学习的穿透力和转化率。个别基层单位存在“以抄代学”“以会代学”倾向,存在应付交账、走马观花现象。

例如,在走访中发现,某乡镇部分党员干部对《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重点章节理解不深,仅停留在“翻过了、记下了”的浅层次,难以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个别单位“第一议题”制度落实流于程序,存在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学习成果未能有效融入作风建设日常实践。

(二)查摆问题不够聚焦,整改成效层层递减

部分单位对照“28项问题”和“五个进一步到位”的标准仍不够充分,问题查得不准、改得不深。存在以“共性问题”替代“个性表现”、以“模板化”代替“剖析化”的现象,整改措施大多停留在表态层面,缺乏针对性、实操性。

例如,某单位查摆问题中多次使用“落实不到位”“标准不统一”等模糊性措辞,整改措施则以“加强引导”“强化意识”等表述为主,未能细化到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还有个别单位整改工作“前紧后松”,推进节奏明显减弱,出现“问题刚查完、整改未动手”或“整改打卡、纸面销号”的苗头性倾向。

(三)制度执行存在温差,机制衔接尚未闭环

部分单位在制度修订和流程规范方面工作主动、推进有力,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制度上墙、执行落空”的现象,部分新建制度尚未真正嵌入实际工作流程,操作细则缺失、执行标准不明等问题仍较突出。

例如,有单位出台了公务用车审批细则,但在实际报销环节未设置自动提醒和复核机制,形成了“有制度无人问”的执行真空;还有单位建立了会议管理制度,但会议审批权责未明确,出现多头申请、层层传阅等“跑流程”问题,影响效率与效果。此外,个别单位对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典型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制度上已有明文规定,但执行监督不严、核查机制不健全,导致仍有“顶风违纪”苗头隐现,反映出部分领域作风治理仍存“盲点”。

(四)基层参与活力不足,群众监督相对薄弱

大多数单位能主动开展“开门教育”,但在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个别单位存在“自我教育大于服务感知”的问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获得感不高。

在评议环节中,一些服务型窗口单位虽然设置了满意度评价机制,但得分雷同、分析缺失、整改无影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群众反馈“提了也白提”的被动情绪不容忽视。还有基层单位将“征求意见”流于“表格填写”,未能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评议等方式,真正把群众声音纳入作风监督闭环之中。

(五)干部状态存在差异,年轻群体关注需加强

总体看,干部队伍普遍能以严肃态度投入学习教育,但在部分单位仍存在思想松劲、动力不足现象,尤其是年轻干部群体中,存在“被动参与”“观望态度”等现象,教育引导的覆盖面、精准度和引导力仍有待加强。

例如,个别年轻干部对作风建设政策理解偏浅,缺乏案例触动和经验转化,在整改查摆中出现“照搬照抄”“内容空泛”问题。部分单位虽已建立“青年学习小组”或“作风夜校”等机制,但运行不稳、内容单一、成效评估机制缺失,难以真正激发青年干部内驱动力。

四、工作建议:巩固阶段成效,推动常态长效

针对当前学习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潜在风险,建议该地各单位从思想引领、查改融合、制度执行、群众监督、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发力,进一步固成果、强机制、促转化,推动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务实见效。

(一)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学习走深走实

各单位要持续强化政治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日常安排、统筹推进。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基层支部全面跟进。

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统筹用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平台,推动学习内容向业务延伸、学习方式向岗位贴近。建议结合岗位职责和干部层级,制定“分类清单+岗位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在融会贯通中增强政治素养,在联系实际中提升履职能力。

(二)完善闭环机制,推动整改落地见效

建议健全“问题查找—责任落实—台账管理—评估验收”闭环机制,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可量化、可监督、可追溯。对照“三个清单”和“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逐条对账销号,强化动态更新和跟踪问效。

要明确整改时限和节点目标,推动问题“限期清零、逐项销账”,避免问题久拖不改、边改边犯。同步加强对典型问题的归类分析和制度反思,提炼典型案例、完善整改手册,为系统内提供参考样本,提升整改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三)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执行规范高效

各单位要坚持以制度建设固成果、促规范,围绕公务接待、公车管理、项目审批、财经纪律等关键领域,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压实执行责任。

建议建立“制度文件审定机制+流程标准作业清单”,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特别是对权责交叉、流程不清等重点事项要明确流程边界和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制度执行评估和监督通报,推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多部门联动督查,确保制度落地不打折、执行不走样、责任不悬空。

(四)健全监督方式,推动群众有效参与

要把群众参与作为推动作风建设向基层延伸的重要环节,畅通监督渠道、健全反馈机制、压实整改责任,推动作风评价结果闭环管理。

建议健全“线上评价+代表评议+基层反馈”监督模式,持续推广“扫码测评”“服务点评”等数字化工具,提升群众监督的便捷度和响应力。同步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评议座谈、窗口体验、问题复查,推动“群众提问题、单位抓整改、组织作评估”常态运行。对群众意见集中、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定期通报、限期整改,切实把群众满意度转化为作风建设成效度。

(五)加强队伍引领,推动青年担当作为

各单位要把青年干部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对象,强化全过程教育管理,推动在实践中淬炼作风、在担当中历练本领。

建议统筹开展“青年理论小组”“作风微课堂”“岗位练兵营”等载体活动,建立青年干部作风表现档案和谈心谈话记录制度,强化日常管理、预警提醒和跟踪帮带。将作风表现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激发青年干部主动作为、严于律己的内在动力。聚焦关键岗位、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导师帮带+跟岗锻炼+轮岗交流”机制,引导青年干部在实战中提升素质、锤炼作风、担当重任。

总体来看,该地各单位能够高度重视本轮学习教育,组织推动有力,工作体系健全,阶段成效明显,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工作作风根本性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阶段,建议各单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查改融合、制度执行、群众参与和队伍建设,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推进”转向“常态长效”,真正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下去、执行到位,以更加过硬的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